宋盼儿走在最后。
她虽然没有回头,却也能感受到众人灼灼嫉妒的目光。
这让宋盼儿有点高兴。
等几位老夫人、公主和宋盼儿走后,人群的目光渐渐从宫门口收了回来。
她们相互问好,说着祝福和彼此赞誉的话。
而大部分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在一个女子脸上打转。
这女子脂粉很重,却没让人感觉庸俗,只觉雍容华贵。她穿着县主品级的补服,安安静静的。脸上没什么笑容。却也不显得冷漠。
京里的美人儿不少,她能成功吸引这么多人的目光。不是因为她漂亮得过分,而是因为没见过。
过年进宫请安的,都是功勋世族人家,带着自己有封号的女儿或者媳妇。
看这个女孩子,并非妇人的发髻,她还是姑娘家。
封了县主的姑娘,京里有哪些,大家都叫得上名字……
今日来拜年的夫人们,谁不是对京里的人和事了如指掌?结果,偏偏这位没人认识。
人群里顿时有点沸腾。
不少人在问:“是谁?”
“跟在苏家的两位夫人身边,应该是苏家的人。”有人看出少女身边的两位锦服夫人,是建昭侯和建宁侯两位夫人。
苏家的人,大家都熟悉的。
这位是谁,越发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没听说苏家有哪位姑娘封了县主的。
却又不太好贸然凑过去打听。
太后那边宣了几位老夫人之后,众人也开始入宫门,去给众位娘娘请安。
她们都是去了谭贵妃那边。
请安过后,宫里会赏赐宴席。
众人去谭贵妃那边请安之后,谭贵妃一眼就看到了那位县主。
她也很好奇,问:“这位是谁,本宫怎么头次见?”
那女子便忙出来,给谭贵妃磕头。
她尚未开口,一旁的苏嫔笑道:“姐姐不认识她,她是我的胞妹如清,好几年没有进宫来请安了……”
“如清给娘娘磕头。”跪着的女子,声音低低的,柔婉动听。
大家都愣了愣。
苏如清,苏嫔的胞妹,早年和太后娘家的侄儿宁席定亲。而后,听说她得了种怪病,变得分外丑陋,被退了亲。后来,她再也没有出门行走过,大部分人家没有再见过她。
小时候,她脸上就有块疤。
不过,那时候年纪小,长得水灵,那块疤痕也无伤大雅。
而后,慢慢大了点,她就再也没出过门。
如今一见,光艳灼目,气质华贵。先帝在世的时候,的确给她封过县主,因为苏家没有儿子,只有苏嫔和苏如清两个女儿。
先帝体恤老臣,就给建宁侯的第二女封了县主。
这大概是安慰苏如清被宁家退亲的缘故吧?
大家心知肚明,却没人敢说。
渐渐的,就没什么人记得。
今天再见到苏如清,包括谭贵妃在内的众人,无疑都是震撼的。
和苏如清相比,苏嫔的姿色着实太普通了。假如当时进宫的是苏如清。得到的宠爱应该会更多……
谭贵妃和其他妃子们一样,很不想这个苏如清在宫里多待。
而其他外命妇们,都在想苏如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破了相吗,怎么今日这样光艳夺目站在这里?
——*——*——
坤宁宫里,太后和几位老夫人说话,宋盼儿不敢插嘴。
她安安静静坐在旁边。
太后一一问几位老夫人身子情况,家里情况,而后又问几位大长公主和长公主。
也问了问宋盼儿,老爷子的身子还好不好。
宋盼儿连忙说还好。
太后笑了笑。
看了眼自鸣钟。太后笑着让几位夫人告退,却对宋盼儿道:“……哀家有几句话问你,你等会儿再走。”
宋盼儿心里直跳。
几位夫人和公主们便都知道,太后非常重视庐阳王准妃的母亲。
宋盼儿则心里没底。
她不知道太后单独留她是好是坏。
等几位老夫人和公主们告退之后,太后笑着请宋盼儿坐下。
“昨日。庐阳王身上掉了个香袋儿,说是小七做的。”太后笑着道,“你见过小七的针线活吗?”
宋盼儿愕然,心想顾瑾之是不是弄了什么离经叛道的东西给庐阳王?她后背冒冷汗,忙道:“没见过。瑾姐儿她不太会做针线,前几年一块帕子,绣了好几年都未绣好……”
她先否则庐阳王身上的香袋儿是顾瑾之做的。再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