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帮他们把计划实施得加完美。
朱仲钧想,有了这次事,他和顾瑾之完婚,应该年内可以定下来。
他如今,关心只有这件事。
其他,哪怕是生死,他都愿意往后放一放。
他要先和顾瑾之完婚,这是他迫不及待。
——*——*——
第三了。你们以为我会停下来吗?才不呢,我要以每三个小时一节奏,完爆月末后一天!弱弱问下,可以求粉红票么?虽然我这个月好渣……
☆、第244节婚期定
安南增兵之事,一直到了十月才有定论。
没有费朝廷一兵一卒,不用增重赋税,这是百姓和朝臣都喜闻乐见。
傻子庐阳王吃了大亏,护卫军和府库悉数上交,有人就觉得皇帝有点不厚道;其次倒霉,便是上交六万精兵南昌王。
和他们一比,其他出了粮草王爷们,损失不算什么。
傻子庐阳王不知道讨人情,以至于其他人都不敢开口。
皇帝用兵,折腾弟弟和叔叔们,这让贵族有点颇有兔死狐悲之感。而其他人,则是拍手称庆,夸皇帝英明,惜民力。
夸人远远比骂人多。
朝臣都一致赞皇帝英明神武。
皇帝很高兴,对顾延韬也重审视,不再是一味想利用他。
他又想起当年悬崖取鹿顾延韬来。重权欲、轻生死顾延韬,确有几分本事。他朝中党同伐异手段叫人胆寒,却不能掩饰他能力……
增援兵派出之后,皇帝就等着南边好消息。
而朱仲钧时常进宫,每每提及他和顾瑾之婚事,让太后也跟着着急,皇帝面前帮忙提了数次。
皇帝终于下旨给了礼部,着礼部择日,给顾瑾之和朱仲钧行大礼。
礼部得到了皇帝旨意,立马着手准备。
到了十月中旬,终于定了婚期,明年四月十八。
礼部定了日子,交给皇帝和太后。
皇帝和太后都同意,就着礼部转告了顾家。
宋盼儿突然怔了怔。
她没有高兴,只是浓浓不舍,好似自己宝贝东西,要被人割夺而去。接到旨意后,她一个人愣神了好半天。
“当时赐婚时候。也没觉得怎么样。到了突然定下婚期,我这心里就突突?”宋盼儿对宋妈妈和海棠几个道,“我只有这么一个闺女……”
说罢,声音有点哽。
宋妈妈忙安慰她:“还没嫁呢。明年四月好日子,还有大半年。谁家养闺女,是留着养老?别这么着!多好事啊,孩子总算有个成立家业了。”
宋盼儿抹了抹眼角,勉强说了句也是。
宋妈妈又道:“您也不是没见过女婿。王爷整日这里,您也是瞧见。他待姑娘真不真,您心里清楚。姑娘嫁过去。王爷听她话,府上又没有婆婆、妯娌、小姑。嫁过去就是当家作主,这是天下好事呢。您说说。除了嫁给王爷,姑娘哪里去找这样婆家?”
说得宋盼儿破涕为笑。
顾瑾之这桩婚事,宋盼儿基本上是满意。
她怕将来顾瑾之嫁出去吃亏,受婆婆妯娌气。如今这样,算是如了宋盼儿心愿。
“总归舍不得。”宋盼儿道。“不过妈妈说得也是,养姑娘不是养来防老,总得嫁出去。我得高高兴兴。”
顾瑾之婚事,没什么需要宋盼儿操办。
嫁妆全部都礼部出,到时候直接抬到顾家,再由顾家抬出去……
宋盼儿只需添几样小东西。打几套小首饰。
顾延臻听说了之后,也着实伤感了一回。
他挺舍不得,说:“瑾姐儿和王爷成了亲。是不是要去庐州啊?庐州安徽呢,那么远……”
宋盼儿看不上他这幅样子,就道:“那别嫁了。姑娘养家里,做老姑娘好了!当年我从延陵府嫁到京城,不是远?”
堵得顾延臻没话说。
顾瑾之则比较平静。
她生活根本上没什么变化。
再嫁朱仲钧。谈不上担心,但也没什么期望。
嫁人、生子、终老。顾瑾之不想离经叛道,她只想和正常人一样,走完人生过程。
这是一个不让父母担心正常过程。
这个过程里,谁是丈夫,对于顾瑾之而言,并不重要。
年轻时候也以为婚姻等于找个心爱男人,相伴到老。可等到走完前面一生,才知道婚姻里有很多东西,爱情都帮不上忙。
爱情,远远不足以支撑一场婚姻。
相比较顾瑾之冷静平淡,朱仲钧有点开心,是藏匿不住。他说话间言语飞扬,有时候跟顾瑾之丫鬟们说话就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