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们架起来的年轻人,神志不清。
正好顾瑾之在大堂,就忙道:“快让他坐下……”
她叫贵儿搬了太师椅,给这位病家坐。
同伴将他抬到太师椅上,可这位病家,根本就坐不稳,他全身都软了。
“小伙计,大夫呢?”个子比较高的男子问顾瑾之。”
“我就是。”顾瑾之道。
那两个同伴,就错愕看了眼顾瑾之,目光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而后,又是那个高个子的,问道:“你们这里,没有其他大夫吗?”
那样子,想要走似的。
“我先瞧瞧吧……”顾瑾之已经坐了下来。
梢间里,老爷子还有两位病家要看。
那两个同伴虽然还想说什么,却也保持了几分礼貌,让顾瑾之给病家诊脉。
病家的脸通红,浑身炙热,正在发高烧。
顾瑾之给他取脉,他的脉数而弦洪,这是热极之证。
取脉完毕,顾瑾之又让看了看舌苔。
病家的舌苔黄腻,而舍底鲜红,的确是热极。
这病家病成这样,病情太过于险重,甚至危急。这病一个不慎,就要死人的。
热已经深陷于里。
此侯死者多。
“是不是暑温发热,大夫开了生石膏、竹茹等大凉之药?”顾瑾之问。
这病跟当初常五的肺痈相似。
都是体内热太盛,大夫却没有清泄,反而用大凉的药去压。热毒不仅仅解不了,却深陷血里,造成危急之证。
高个子同伴连忙点头:“正是正是。”
“是不是梁氏药铺看的?”顾瑾之又问。
上次常五那病,也是被梁氏的大夫那么治,手段如出一辙。梁氏药铺的那位坐堂先生,治疗发热,似乎必用大凉之药,以图见效之快。
却不分情况……
病家的同伴错愕不已,连连点头。
——*——*——
第一更,求粉红票!
☆、第219节烫手
顾瑾之说出了对方的用药,甚至说出了对方先前是哪位大夫,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这位病家姓魏,祖籍温州,是今年参加科考的举人。
春闱落第之后,因为路途太远,就懒得回乡,干脆在京里结伴住下,等待三年之后的春闱,想再试一次。
如今,他们几个都在西大街的孙氏书局选书,换些银两度日。
这两位同伴都是举人,和病家是同乡。
其中的高个子同伴姓吴,平时最喜欢看杂书,连药书他都略读过,又博文广记,对岐黄之术粗略知晓。
“这位小先生,他还有没有得救?”吴举人问顾瑾之。
他们方才去了梁氏药铺,梁家的坐堂先生给魏举人诊脉之后,连连摇头:“没造化了,此侯九死一生。老夫手里,不出死人。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就把他们哄了出来。
九死一生呢。
看魏举人烧成这样,神志不清,的确可怕。
吴举人和另一位同乡把魏举人从梁氏药铺抬出来,不知如何是好。梁氏药铺却出来一个小伙计,很有良心的悄悄告诉他们:“抱到西头的顾氏善药堂去看看,他们那里的大夫仁心仁术……”
不知道是真的有良心,还是想让病家死在顾氏……
吴举人和同乡也没有多想,抱着一线希冀,将魏举人送到了顾氏这里。
顾瑾之没有回答吴举人的话,而是往病家胳膊上摸了摸。
病家很瘦,因为是书生,整日读书不运动,体质不好。又热毒深陷血里,拖得太久,只怕救活过来很难。
一个小小的热感冒。用药稍微不当,就能击垮他。
这种极热之证,多半是救不活的。
对方体质天生羸弱。
顾瑾之咬了咬唇,半晌都没有回答吴举人的话。
“我来瞧瞧……”不知什么时候,老爷子已经站到了顾瑾之身后。见顾瑾之素来自信,今日却一反常态,也知道病情棘手。
顾瑾之回神,忙起身,将位置让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坐下来诊脉。
病家的脉,数而弦洪。三部直行,这是热极之症。
此症候的病家,体内有大热燥热。却因原本阴虚。导致身子无法承受寒凉之药。
寒凉之药本是降热的,却把这阴虚的病家气机闭塞。
气机得寒闭塞,热邪就陷而不透,反而将热毒逼到了血里。
这下子,热不能降。又不能再添寒凉之药,且又病入膏肓……
老爷子收回了手,对病家的同伴吴举人道:“请略微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