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家卖文房四宝的,原是桐英为了画画方便,以及孝敬老师们弄出来的,向来盈利微薄,只因常有想巴结简亲王府的人光顾,所以表面上看来还维持得不错。淑宁问过那掌柜的,又看过他拿来的几色货物,发现可能是因为铺子没有专属作坊的缘故,只能收购他人作坊的货品,再转手卖出。而一些有合作关系的作坊,各有背景,产出的笔墨纸砚,质量不算是最好的,跟琉璃厂那边的松竹斋根本没法比。
她总记得笔墨纸砚这些,是江南的最好,松竹斋也是南纸店,于是便向娘家的堂兄辅宁求助,又去托霍买办家的人,打听苏杭一带的好作坊,让尹总管找两个可靠的家人,陪那铺子的掌柜南下,寻找好货源。至于原本的几家作坊,打听了背后的关系,又察看过它们的产品质量后,只留下一家造纸作坊和一家制笔的,别的都通通打发了。其中只有一家作坊是只做贝子府铺子生意的,质量还不好,淑宁得知他们家只是有个女儿嫁给了瓜尔佳氏的陪房的儿子,便毫不客气地中止了合作。本就与瓜尔佳氏不和了,没必要为了顾虑这层关系,自己倒赔银子。
这般料理了一番,她觉得各处产业都更顺了,才松了一口气。但稍稍闲下来一些,心中便不可避免地想起了桐英。虽然他从五台山那边寄过两封信回来,但出门在外多有不便,他又是在御前当差的,没法常常与京中联系。因此,淑宁觉得实在很想很想他。
结果才料理完家务,她又再做起了公关工作。
她本不是个爱jiāo际的人,自她嫁进贝子府以来,jiāo往的对象也以桐英jiāo好的人为主。眼下,她除了娘家亲眷外,便只有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以及几家宗室是来往得较密的。只可惜康亲王府全家守孝,深居简出,少与外界来往,不知是不是为了让先前的传闻渐渐消散的意思。
连淑宁或是大房那边以絮絮母家亲眷的名义送东西过去,也是由专人领进府,与絮絮说上一两刻钟话,便再由专人送出府来,对其他地方或其他人,压根儿就没法拦触到。所幸从派去的人的回话来看,絮絮现在已经健康了许多,等天气再暖些,想必会恢复得更好。
三阿哥府上离贝子府最近,所以淑宁与他家福晋来往较多,三福晋甚至还来作过两回客,逛过一回园子。在赞口不绝的同时,她很疑惑为什么有好几个地方都没起名字或没挂匾,还很热qíng地表示,若想不到好名字,她可以让三阿哥帮忙起。
淑宁笑着扯开了话题,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她家的园子,为什么要让别人起名字?之前不起是觉得没必要,但现在,她不能忍受别家的人指手划脚。
于是,她便请教了石先生,又叫来小宝与实格帮着出主意,再自己想了几天,终于定下几个名字。松林里的亭子,由石先生起了“清风雪影”一名,湖心的亭桥,则是淑宁想的“晚风行舟”,竹屋也是她起的“沐风卧竹”,种有荷花的岸边,则是实格想的“荷风溪语”,最后是小宝起的“碧晶馆”,就是望阁边上的屋子。
所有的名字都暂时用卷轴写了挂上,等桐英回来点了头,再去制匾。
结果三福晋再来时,看到这些地方已经定了名字,有些惋惜,却又打趣道:“怎么几乎处处都有‘风’字?不如把这园子叫做‘风园’吧。”淑宁倒无可无不可的,写下了卷轴,只说等桐英回来再定夺。
至于五阿哥府上,五福晋媛宁仍在宫里,似乎有在宫中待产的意思,淑宁只能送些药材补品到五贝勒府,至于她能不能收到,会不会用,就不知道了。
四阿哥府上,淑宁倒是最常去的,一来是因为桐英与四阿哥向来jiāo好,而她本人也有些想法;二来是与玉敏认识时间较长,相处得也不错;三来,则是为了婉宁。毕竟同是穿越者,又是一个家族出来的姐妹,总不能弃之不顾。
她有时是自己送东西,有时是帮着那拉氏送,当然,帮捎的东西她都让人检查过了,确保没问题才答应的。随着她送东西的次数增多,婉宁的态度也渐渐不再那么冷漠,有时也会与她聊几句近况,有一回甚至还请她去了自己住的院子。
那个院子比婉宁在家时那个要稍大一些,也更富丽堂皇,但侍候的人多,住得有些挤。俏云自出嫁后,便不在这里当差了,婉宁提起她时,只是淡淡地说:“人往高处走,我也不好拦人家的青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