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个小姑娘,偏偏要选一匹乌黑的大马……
陆毓衍不禁微微扬了唇角,连眼神都温和许多,像是蕴了水,潋滟波光浮动。
“你再去趟旧都,寻那老仆夫妇问一问。”
良久,竹雾听到这么一句,茫然抬头看陆毓衍,见他不似随口而言,只好点了点头。
从雅间里退出来,松烟守在外头,冲竹雾笑了笑。
竹雾压着声,道:“都听见了?说谢姑娘看不上书生,明明是爷压根不信,最初收到消息的时候就不信。”
松烟摸了摸鼻尖,不知道为何有些想笑:“反正让你去旧都你就去呗,表姑娘前几日回京了,那封信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问一问也就知道了,若不然,爷指不定还要让你跑一趟明州。”
竹雾干巴巴挤出笑容来,若是去明州问萧娴说谢筝是不是生出了不该有的意思,就萧娴那脾气,能让妈妈们拿鸡毛掸子撵着他跑。
如此看来,还是旧都好些。
陆毓衍听见了外头嘀嘀咕咕的声音,他没在意,转身又推开了窗户。
虽说临街,但底下的街面不算宽敞,一眼看过去,对面的铺面、铺后的宅子有些杂乱,因此此间茶楼生意极淡,连茶博士都无所事事,趴着大堂里打瞌睡。
如此也好,免得书生们高谈阔论,亦或是听书的人热闹,反倒搅了清净。
陆毓衍斜斜倚在窗边,正好能看到由几间宅子改作的善堂,天井里孩童嬉戏打闹,险些撞在许嬷嬷身上。
陆毓衍一眼就看到了那两人,她们衣着出众,很是打眼,天井另一头,是看什么都带着几分稀奇的苏润卿,他身上甚至带了饴糖,掏出来分给了孩子们。
看了一会,苏润卿现了他的存在,抬起头远远望了过来,而谢筝却似浑然不觉一般,与善堂里的妈妈们说着话,从头到尾都没把视线往茶楼方向挪。
等那三人出来,陆毓衍下了茶楼,没有着急问,而是引着她们往下一处去。
谢筝坐在轿子里,闭着眼睛思考打听来的消息。
依善堂里的说法,郑夫人救济他们已经有十多年了,京中有钱人不少,也不乏善人,但像郑夫人这样又出银子又出力,且十几年不断的,实在是少数。
郑夫人遇难,不说善堂里的老人孩子,其他来行善事的好心人都很难过。
有个孩子叫小五,生来就比寻常人少了半截手臂,脾气孤僻。
需要照顾的孩子多,善堂里的妈妈们忙不转,也没那么多耐性去格外关照小五,也就郑夫人心善,对他特别好。
自打听了消息,小五就一直一个人坐在墙角,不哭不闹的,但也谁都不理了。
第二十三章 偏颇
谢筝试着与小五说话,那孩子却像是听不见一样,只是用乌黑的眸子直直看着她,黑白分明的眼睛让谢筝在大夏天里都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这一日间,谢筝与许嬷嬷一共走了六处善堂,得来的讯息都差不多。
谢筝仔细观察了她遇见的每一位妇人的手,却都和印象里的那双手不同。
城南的广德堂,是日落前走的最后一处善堂了。
这里的条件比之前的几处都差些,谢筝刚一迈进去,就闻到了一股酸臭味道。
许嬷嬷亦是皱起了眉头,她是萧娴跟前的体面嬷嬷,与粗使的婆子们不同,平日里闻不到这些糟心味道,一时之间,很是不适应。
谢筝呼吸之间亦不太痛快,她左右扫了一眼,院子里,柴火、蔬果都胡乱堆放着,另一边墙角下,还有几个没有清洗过的马桶,角落有一间茅房,看起来就脏兮兮的。
打理广德堂的一位妇人抬头看着她们,试探着问了一声:“这位夫人是……”
许嬷嬷捏着帕子捂住了鼻子。
谢筝答道:“听说广德堂办得不容易,我们夫人想出些力。”
妇人眼睛亮了亮,赶忙道:“我夫家姓王,堂主这些日子病着,我帮着来做活的,这里地方乱,城里的好心人施银子,寻常也想不到我们,这位夫人有心,我替堂里的老人、孩子们谢过夫人了。”
许嬷嬷点了点头。
谢筝掏了一袋银子交给王妇人:“只要这些银钱能用在孩子老人身上就好,我看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不如我给你帮帮忙吧。”
“哎呦,姑娘心善!”王妇人憨憨笑了,“这城里啊,又舍银子又出力气的好人,真是太难得了。”
许嬷嬷此时才开了口,道:“我搬来京城没多少日子,对城里的善堂也不太了解,这两日到处走走看看,这才寻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