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1739)

至于眼下渐渐舒缓的朔方局势,倒不用担心战争,胡户们的迁徙也还有一段时间,最要紧的事,不是别的,正是八月初五天子的千秋节。

在开元十七年之前,尽管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圣寿这一天总会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庆祝,但把生日作为举国性节日的,李隆基还是开天辟地第一个。那时候觉察到天子心意建言此事的,是张说和源乾曜。这些年来,千秋节庆祝的规模越来越大,而百官敬献铜镜,也就是千秋镜,已经成了惯例。

这么多年过去,杜士仪甚至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宫中来自天下官员敬献的铜镜是不是堆得完全没地方放了。除此之外,天子每年亦会颁赐四品以上官铜镜,他的品级还是在鄯州都督陇右节度副使任上方才到的,故而也就只有四面,可照这样的速度,他也恐怕很快就要专门建一间供奉天子赏赐铜镜的镜室了。

即便对于这样的颂圣很没兴趣,但天子自矜自傲之心显而易见,他也不会在这上头泼冷水。早在调任之前,王容就已经凭借自己出身商家之利,早早请了能工巧匠铸镜。当然他也知道,若是能把玻璃镜子做出来,自然就能技压群雄,可奈何他对烧制玻璃着实没什么心得,光是妻子岳家的琉璃事业就已经够红红火火了,犯不着再让人眼红。

这天晚上回房,听到王容欣慰地说杜广元总算长大了,他在笑言了严母有功之后,就拐到了千秋镜这个话题上。他本待想着不冒尖随大流,只要别被人挑自己不尽心就行了,却没想到王容说出了另外一句话。

“杜郎,这次献给陛下的千秋镜,我想可以稍微加点花样。这些年陛下的兄弟们只剩下了一个宁王,因而对于修道炼丹之术也颇为热衷,既然如此,何妨给陛下一个不是祥瑞的祥瑞?再说,也可以给宫中的惠妃一些刺激。”

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

须臾便是八月千秋节,作为大唐第一个将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的天子,李隆基收获了无数臣子献上的各式各样的宝镜。政事堂三位宰相中,李林甫敬献的宝镜极尽精美,裴耀卿的中规中矩,而张九龄的则是最出人意料——他竟是将自己编撰的一套劝谏之书《千秋金鉴录》送呈。作为天子,李隆基即便不高兴,也只能捏着鼻子收了,而且还装模作样大为嘉赏。

而除却张九龄,满朝就没有第二个人敢于这样煞风景了。就连各地边臣,亦是不远数千里敬献自己的千秋镜。这其中,这些年来一直中规中矩的杜士仪,此次却突然敬献了一面据说是从黄河中打捞起来的古镜。当古镜经高力士之手呈递到天子面前的时候,李隆基便发现,这镜子虽历经岁月,仍然幽雅而古朴。宫中也有那么几件据说是传自商州的青铜器,和这面镜子相比做工仿佛,可这面古镜的背面,却有老子骑青牛之象!

因大唐素来尊崇老子,甚至尊其为玄元皇帝,李隆基本人又鉴于武后和韦后当初全都是借着佛教意图自立,对于道教的扶持素来不遗余力,见此镜不禁喜上眉梢,老子骑青牛旁边的八字篆文则更让他惊异了。因为那“道基弘方,既隆且昌”八个字,不但苍劲古朴,而且从某种角度看去,竟然连镜面上也能呈现出这八个字!

如若旁人敬献这样的千秋镜,他嘉赏归嘉赏,得意归得意,总还有几分保留,可呈送此镜的是历来不出挑随大流的杜士仪,这意味就不同了。

要知道,杜士仪在当年尚未入仕之前,就敢在关宴上呈上雷击枯梅,讽喻梅花风骨,贬低牡丹富贵,而后多次强谏直谏,深得宋璟赞誉,韩休赏识,素来被认为是年轻直臣第一人。而杜士仪在中书舍人任上时,对于太子被人诬为勾连外臣之际,还在他面前直言不讳。更不要说连身为近侍的牛仙童,也是被杜士仪掀翻了。换言之,和那些很可能是生造出来讨他欢心的祥瑞相比,杜士仪这面古镜十有八九真的是从黄河上捞起来的!

继司马承祯之后,他的弟子——茅山上清宗的这一代宗主李含光一样深得李隆基宠信,也不知道是不是厌烦了天子没事就试探如何炼丹长生,他在观瞻过古镜之后便一口断定这是老子随身之物,甚至从道德经中引经据典加以诠释,既隆且昌四个字更是被其作为天子圣寿绵长的证明。

历来皇帝最怕死,尤其李隆基眼见当初表现得兄友弟恭的兄弟们,须臾只剩下了宁王一个,就更加怕死了,圣寿绵长这样的描述无疑令他感到无比的欣悦。于是,如获至宝的他甚至命人在洛阳宫中专设镜阁,供奉这面古镜,随即又要因此蠲免朔方贡赋。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