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1087)

那老者也同样在细细观察杜士仪,待发现其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面上不禁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失望,口气也冷淡了下来:“云州好歹也是下都督府,长史位在从五品上,杜长史还真是年少有为啊!”

从对方口气中,杜士仪知道这竟然是一个熟知朝廷官阶的人,当即直截了当地说道:“我年十七而状头登科,进士及第,奉旨观风北地,足迹从太原府一直到幽州,曾经和固安公主在奚王牙帐力拒奚族三部兵马,回朝之后举知合孙吴科第一,因拜万年尉,而后升门下省左拾遗,进丽正书院修书,又出为成都令,先后判成都两税使及茶引司事,又授殿中侍御史,转中书省右补阙,如今出为云州长史,判都督事,借绯服银鱼,老丈还觉得我资历不足否?”

对这种长居山中的老者,资历也是一种震慑!

那老者本是因杜士仪的年纪而生出了这云州长史名不副实之叹,可听到杜士仪报出这一连串履历,发觉这已经是杜士仪的第六任官,他面上的轻视之色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凝重:“敢问杜长史可是京兆杜陵杜十九郎?”

“正是。”

得到了这肯定的答复,那老者方才露出了振奋欣然之色:“请恕老朽不识风流人物!京兆杜陵杜十九郎之名,老朽虽居于白登山中,却也听说过一二。敢问杜长史此来云州,随员几何,兵员几何?”

“兵员不过一百,随员不过录事参军一人,如今还在朔州尚未启程。”不等那老者开口,杜士仪便直截了当地说道,“观之老丈,似是不仅仅识文断字,应是明理识大体的人。今容我再问一句,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孰轻孰重?”

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决断

年二十出头愤而隐居白登山,如今已经四十余年,自己垂垂老矣将近七旬,子子孙孙在这白登山中繁衍生息,再加上陆陆续续在此安居乐业的其他人,老者何尝不想就此回归中原?然而,从高宗到武后,再到中宗睿宗,当今天子李隆基,四十余年中,大唐江山经历了一阵又一阵腥风血雨,再加上父亲当年沉冤未雪,如今家乡父老恐怕都早已忘记当年那位曾经独当一面的才俊了,担负着这里几百条性命的他又怎敢轻举妄动?

所以,听说杜士仪此来竟不过属官一人,健卒上百的他,原本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可听得杜士仪最后一句话,他不禁心中一动,想了想便诚恳地说道:“杜长史,老朽年事已高,免不了昏聩,愿闻其详。”

见一旁那中年汉子只是皱眉却不做声,杜士仪却并不回答,而是突然反问道:“我甫一至白登山便通名道姓,而老丈父子却都不曾道出姓氏名讳,这未免有失待客之道。我杜十九不想和藏头露尾之辈剖心置腹!”

此话一出,那大汉登时大怒:“谁是藏头露尾之辈?我祖父曾经官居岚州刺史,为国死难,可朝廷非但不抚恤忠良,甚至以我祖父为败军之将,夺其秩位,让我子孙后人尽皆寒心!你以为我们是想住在这白登山中?哪一个住在这里的人没有自己的血海深仇?哪一个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体会过冬天大雪封山,冷彻心扉的痛苦?哪一个住在这里的人不想回归中原,可天下之大,没有我们容身之处!你既然不想剖心置腹,那你走,立时就给我下山去!”

“八郎,你给我住口!”老者见儿子竟然掀开了自己这一家人的底细,甚至于在杜士仪面前咆哮了起来,他登时嘴角抽搐,突然暴怒大喝了一声。见儿子满脸忿然地站起身来,就这么甩手出了门,他方才脸色复杂地摇头叹道,“杜长史,犬子虽则冲动,但所言却也是老朽多年来的心结所在。”

“永淳元年那一战,我也曾听说过。”杜士仪坐直了身子,诚恳地说道,“那时候骨咄禄势大,自立为可汗,先攻并州,而后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分掠定州,北平刺史霍王元轨将其击退。而后他又率兵攻妫州,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攻蔚州,杀刺史李思俭;执丰州都督崔知辩。至于这云州,则是其弟默啜攻破。尽管朝廷诏程务挺程大将军备边,但对战殁的人却恩赏抚恤不一。既然刚刚令郎说岚州刺史便是他的祖父,老丈应是岚州王使君之子,我说得没错吧?”

当年的战事,杜士仪做足了功课,一番话听得老者眼圈渐红。最终,他微微点头道:“没错,我便是岚州刺史王德茂的三子王培义,可怜先父和二位兄长全都在岚州城破之际战殁,可最终却因为家叔在朝为天后不喜,而后罢黜死在路上,以至于父兄战殁却并未得到任何抚恤。我一怒之下,便带着妻儿部曲隐居山间,而后因为朝中动荡,投奔此地的人越来越多,而河北英杰得罪了当地豪户的,也多投来此地,故方才有如今的规模。”

府天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