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孚林睡眼惺忪地闪了进来,看到热气腾腾一碗面刚倒进碗里,小北便端在手里闪到了后头,仿佛生怕他争抢似的,他就看着严妈妈道:“妈妈,剩下的还够下一碗面吗?实在不够,我就把傍晚买回来的春饼拿来热热。”
“这榨面是夜宵最常见的,哪会没有,下十碗都够了。”严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地看了正躲一边填肚子的小北一眼,一面忙活,一面问道,“小官人明天就去拜会吕公子吗?”
“嗯,约好了明天去。”汪孚林不用看就知道小北的耳朵已经竖了起来,接下来却故意七拐八绕,直到小北一碗面不消一会儿吃完,气咻咻地来到热面出炉正打算吃的他面前,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吕公子知道了你的事情,直说明天一定带去给他看看,究竟是如何飒爽英姿。我倒想,他要是刚刚看到你唏哩呼噜吃面的样子,一定会更感慨的。”
“汪孚林!”
不等小北发飙,汪孚林就已经端着面碗溜出了厨房,临出门的时候还转头笑道:“对了,你自己想想明天穿男装还是穿女装吧!”
第三二八章 新昌儒侠
新昌吕氏合族共居,在城东纵横四条街巷之地,住的几乎全都是吕家人。而吕光洵、吕光升、吕光午这三兄弟,也是父亲死后仍然合居在一块,照样一个门内进进出出。年纪最大的吕光洵,如今已经六十出头,吕光升也已经年近五旬,吕光午却还不到四十,竟是和吕光洵长子差不多年纪。三家人加在一块,人口超过五十,唯有吕光午这边最简单,妻子之外便是一子一女,如今女儿出嫁,身边只有刚成婚不久的儿子儿媳,拜在门下的弟子却很多。
除去已经出师的,还有五六人就住在吕光午这一路的宅子里。
这天早上前来迎候的,便是吕光午的两个弟子,王敬和谢谙。当年东南抗倭,因为徐渭对吕光午异常推崇,诗词歌赋犹如不要命地挥洒出去,因此这位吕家三公子曾经名声大噪,可随着胡宗宪都被狡兔死走狗烹清算了,这些年前来拜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且吕光午也很少见客。瞧见今天这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的一帮人,两个弟子还是全都忍不住好奇。尤其是居中戴着帷帽的那个妙龄少女,他们更是频频用眼角余光偷偷扫视。
是老师哪个熟人的后辈?还是老师的直系晚辈?又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关系?
尤其是把人带到吕光午起居的院子,看到吕光午竟然亲自站在门前的时候,两个少年人全都傻了眼。下一刻,他们就听到一向敬畏的老师淡淡地说道:“守在外面,没我的吩咐不许其他任何人进来。”
听到任何人三个字,王敬和谢谙两人慌忙齐齐答应,等到看到客人们作揖的作揖,万福的万福,厮见过后跟着吕光午进了屋子,其中一个仆妇模样的中年女子却是守在了门前,却还朝他们笑了笑,两人赶紧回过头去再不敢偷窥,但却少不得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这一拨来见老师的人究竟是谁。
“吕叔叔……”
一进屋子,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看到那摘下的帷帽,吕光午怔了好一会儿,心中忍不住想起那时候在杭州寺中大战僧兵,而后被带到胡宗宪面前的情景。据说胡宗宪一直都把这支僧兵当成秘密武器,对于他的胡闹,最初一度怒容满面,可徐渭不过在旁边将当时情景栩栩如生描绘一番,胡宗宪便视他为上宾,而后许他来见不用通报,随时登堂入室。他率军解桐乡之围之后,胡宗宪召见他时,更是抱着时年不过三岁的幼女在膝头,指着他笑言了一句话。
“小北,此天下真勇士也!”
恍惚了片刻,见小北竟是趋前下拜,他连忙上前将她扶了起来,上上下下又端详一番,这才叹道:“倘使胡公在世,见你已经长大成人,还不知道怎样欣喜若狂!你的事情,你娘早就让人捎了信给我,胡公既有不肖之子,叶家于你又有抚育之恩,如果你是男子,当然不能混淆血脉,应该重振家门,可你既是女儿身,与其让那些混账兄长摆布,还不如入了叶家门。”
说到这里,他便松开手,欣然笑道:“只不过,当年的你不是上房就是上树,从来就没消停过,现在应该不至于如此了吧?”
汪孚林没想到吕光午感慨完之后,就立刻开始揭小北的短,顿时笑出声来,随即才意识到小北是当着柯先生的面见吕光午,而吕光午竟然就这么直接揭开了她是胡宗宪女儿的这一茬。等到发现柯先生那丝毫没有任何惊讶的脸色,他就醒悟了过来。这位作为叶大炮的门馆先生,日日出乎县衙官廨,而且交游广阔,见过胡宗宪,恐怕早就察觉到了。在这顷刻之间的思量之后,他就看到小北破天荒脸上通红,竟是没说话,他干脆就接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