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崔瑁称是。
二人说话时,正穿过大街。市井熙熙攘攘,城墙下,新贴了几张布告,许多人在围观。
“王六……抢劫……哎呀,别的字都认不得了,大郎,旁边那画着个人的,下面写的是什么?”
“邵稹……我看看,这个不得了,山贼啊,杀过十五人!”
裴行俭忽而止步,朝那边望去。
崔瑁见状,道:“那是刑部新发来的通告,缉拿犯人的,今日才贴上。”
“哦?”裴行俭的脸上似有些兴趣,走过去,看着其中一幅像。那张像画得不算太好,却将人脸的形貌特征之处标得明白。裴行俭目光锐利,未几,落在像下的名字上——邵稹。
“西域人员杂乱,许多中原的亡命之徒逃来此处。焉耆又是咽喉之地,朝廷每每通缉,也必不放过。”崔瑁苦笑道,“就单说这个邵稹,通告已发了两回,也不知何时能拿到。”
裴行俭听着,颔首:“如此。”
崔瑁忽然意识到自己说这些不妥。裴行俭用人不拘一格,在西域各都护府是出了名的。他只看能耐,不管出身,无论汉人还是异族,甚至囚犯,他看上了,就敢启用。这般行事,安西大都护匹娄武彻也颇有微词,无奈,裴行俭的上头是金山都护,那边允了,别人也说不了什么。
可裴行俭并无异色,笑笑,与他走过城墙,回了官署中。
才进门,忽然闻得城上有角鸣声传来。
从人匆匆来报:“禀长史,都护回来了,同行的还有朝廷来的观察使!”
☆、55伤药
裴行俭是裴荣的叔父,又与薛敬相识。入城之后,两相见礼,薛霆将裴荣托他从长安带来的书信等物呈上。
裴行俭看了看,抚须笑道:“元钧万里而来,却是难为了。”
薛霆莞尔,行礼道:“公台客气。”
裴行俭知他身上有伤,命从人取来软榻,让他坐下。
裴行俭看着薛霆,见他仪表堂堂,称赞道:“某离开长安已久,只在从前看文敬来书提及元钧征百济,提作了左千牛。今日又有元钧坐镇杨木,领军民共破吐蕃,实在后生可畏。”
薛霆谦道:“公台过誉,杨木之战,全凭王都护、史都尉及众将士浴血奋战。”
裴行俭笑道:“元钧何自谦太过。”
二人寒暄一番,薛霆还有事,起身告辞。
临走前,他忽而想起一事,对裴行俭道:“霆见杨木援师之中,有一骑曹,姓石名真,勇武过人。听闻,此人是公台帐下?”
裴行俭颔首:“正是。当时杨木未几,焉耆人马不济,某便将石骑曹派往杨木助阵。”
薛霆看着他,一笑:“原来如此。霆见其身手非凡,甚为惊叹。”
裴行俭微笑:“某与元钧一道往高昌,石骑曹护送,若元钧有兴,可切磋一番。”
“多谢公台。”薛霆神色无波,再礼,告辞而去。
宁儿作为薛霆的眷属,王霖特地让妻子曹氏接待。
曹氏生得一张圆脸,十分和蔼。见礼过后,她亲自将宁儿引人内室,吩咐侍婢煮茶。
宁儿性情乖巧,言谈之间,曹氏十分欢喜,拉着她的手叹道:“看小娘子模样,妾便想到一双儿女,俱在长安家中,也不知何时得见。”
宁儿讶然,道:“夫人不曾将他们接来?”
曹氏摇头,道:“如何来得?儿郎要进学,不可荒废;女儿还小,怕在这边水土不服,哪里忍心。”说着,她看看宁儿,称赞道,“相较之下,小娘子甚是勇敢。妾听闻薛使君是小娘子表兄,特地带小娘子来游历?”
宁儿赧然,遮掩道:“妾本是要去沙洲拜佛,表兄不放心,便一路带了过来。”
“薛使君如此亲厚,小娘子是有福之人。”曹氏笑道。
宁儿也笑笑。侍婢送来瓜果,二人一边品尝,一边闲聊。宁儿说了些长安的事,曹氏听得津津有味。
“妾自从来到焉耆,许久不曾与人谈得这般酣畅。”曹氏道。
宁儿讶然,想了想:“此间的眷属不多么?”
曹氏道:“并无许多,从长安来的,只有妾一人。”
宁儿疑惑不解。
曹氏抿唇:“娘子且看那大街上,有多少中原来的人带着眷属?妾来到此地,全因丈夫身体不好,放心不得。年轻些的,索性就在当地成了家,不回中原了。”
宁儿心中一动,看向曹氏:“不回中原,留下来定居也行么?”
“定居?”曹氏笑而摇头,“安西四镇,兵戈不断,中原人若非不得已,谁敢长居?要来也不会来那么远,去沙洲、瓜州,还稳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