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说了些别的,周离说自己如今无事可做,有的时候靠给别人算卦为生。李晋虽说是商人,但是他知道,现在的世道还是读书才是正经的出路,他感觉这个黎永有一种无法说出来的感觉,于是神使鬼差的留下他做自己儿子的启蒙老师,让周离住在自己的隔壁,减免了房租。
李晋的妻子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善良而勤劳,当他看见周离拖着一只残手比较笨拙的做饭的时候,她硬是要她儿子的先生到他们家吃饭,这些对她来说,无非是加一双筷子和一个碗的事,而对周离来说,却是很大的好处。
当他端起细白的大米饭的时候才想到,自己仿佛很多年没有吃过一顿有家的感觉的饭了。伴随着咀嚼着的饭菜,周离感觉喉咙深处很酸涩。他有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早亡的妻,还有一些过早夭折的爱情。
李晋和他的家人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那个他心中的权相周离,也曾经拥有一份爱情,不过不被世俗接受就是了。那个人,曾经是他的君上,先朝的郑王子蹊。他用一种近乎盲目的勇气爱上了他们的王朝,也爱上了周离。
周离现在还记得子蹊登基之后站在大郑宫正殿上,身着郑王朝最隆重的礼服充满自信的说,我要让郑重现当日的辉煌。那样的明媚的眼睛,动人的神情让周离曾经因为先王被毒死后沉寂的心再度产生一种豪情。
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是,周离想真正控制权力而铤而走险,而子蹊和郑都没有熬过去。他们都过于虚弱了。
不过这些都如同周离这个名字,除了偶尔还被提起之外,已经很快淡忘了。在他们的脑中,那个十四岁就从永嘉走出去的周家的公子周离,已经死在十年前了,死在封王攻破雍京的那一刻了。
春天很快过去,周离教两个孩子读书很认真,管教的却不是很严格。有的时候,李晋会在晚饭的时候和这个先生说上两句什么,也婉转的说了以后要严加管教什么的话,周离听了只是笑着,总是说,孩子还小,孩子还小,李兄家的小公子今年不过六岁,三字经已经背完。孩子终归需要自己的童年。
李晋开始的时候并不反驳,只是有一天在临走的时候对他说,周家的公子当年状元及第,以文章大魁天下的时候不过才十四岁。
李家小儿子很聪明,知道这个时候父亲对先生不
满,他扑到周离的怀里,抬起小脸问周离,先生,是不是我背的不好?
周离仿佛透过眼前的孩子看到了那个时候的自己,他只能不断的背书写文章,当别的孩子还在假山上爬上爬下的时候,他必须背诵易经艰涩的文章。后来大一点的时候,每一个灿烂的夏天,那些孩子开始吃冰核只有他听着父亲讲解何为通鉴。
如果他和他的父亲知道那后面的人生,也许他们不会如此急躁。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他还没有成熟到承受荣耀和权力的时候,却过早的得到了这一切。
周离笑着说,没有,你背的很好,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聪明的孩子。
那个小孩眨了眨眼睛,看了看父亲远走的背影问,那父亲为什么生气?是因为知道有别的孩子比我更用功吗?
不。
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孩子,而且从来就不是个孩子。
周离说完,拿起一小盒松子糖递给了他,并且说,和姐姐一起吃去,她已经在等你了。
那个孩子高兴的拿着东西走远了,他抬头却看见李晋又折了回来。
黎永先生仿佛对周家有些不以为然。
哦,没有。
周离的手拿起那杯冷茶,握住茶杯的手有些苍白,像是寒冷的天气中由于气血不足而致使手脚冰凉。
周家的公子十四岁中状元的时候曾经回乡祭祖,那个时候他的父亲周演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开了上千坛的状元红。那种坛子都有一人多高,很多人整整醉了三天三夜。
那个时候我也去了。即使年纪小,还不到十岁,可我也记得那种荣耀。
即使改朝换代,可是人们的身份还一如既往。即使有一天我可以富甲天下,但是依然不会拥有那样的荣耀。
所以我希望我的儿子可以。
令公子聪明伶俐,一定不负厚望。
希望如此。
李晋第一次感觉,他和这个先生有些话不投机的感觉。黎永并不反驳他,但是他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让他所有的锐利如同击打在棉花上,软软的。
当他离去的时候,他总是想着黎永握住茶碗的手指,如此的苍白,仿若没有生命一样。
而周离对他的看法很简单,没有谁对谁错的事情,他们只是不是同样的人而已。功名就是这样的奇妙,有人辞官回家乡,有人星夜赶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