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生传(21)

天朝的弓骑兵在前,先以短弓密集射击,冲溃了梨夷的队形。随即持长枪长刀的重装铁骑兵上前进行厮杀……

这一仗,柔然二万援军败于六千铁甲骑之手。

眼见不少士兵将柔然人俘虏,夏侯日月的眉头不为人知的皱了一下。

但心细如发的杨万山却注意到了,他问道,“请问殿下,我军当如何处置俘虏?”

夏侯日月的眸中流动着幽暗的光,看着那些零零落落的柔然兵卒,他漠然一笑,“柔然本是我天朝郡属,沐浴圣化之中,却心生叛逆,造逆作乱。此等不臣之徒,留来何益?——传令,不留俘虏。”

夏侯日月的声音却不高,但杨万山听着,却只觉心中一寒。不敢反驳,他自唤来传令官,将此命令传达到全军……

这一役,全歼柔然九万人。

尸横遍野,鲜血把土地都染红了。

为免夏季气温高热导致无人收殓的尸体产生瘟疫荼毒四方,顾长生令人将所有尸体集中起来,纵火焚烧。

李信敬佩的道,“将军真是仁义之人也。”

静静听着李信的话,顾长生面无喜容。看着那夹杂着黑烟的烈火,他突然间觉得茫然,这些人,心怀希翼而至,却终是荒郊埋白骨。在天朝看来,柔然高车南其皆是谋逆,当尽杀之。但数十年前,南其高车本自为一国,是光华帝将它们强纳入了天朝版图中。而柔然,却是因为数十年前趁光华帝继位动荡不安之际入侵中原,才惨遭灭族……

孰对?

孰错?

“祈原真是有名的祈祷之原啊!真的是为我军的战胜祈福啊!”

听到一旁的杨万山发出的由衷之语,顾长生淡淡一笑,带着些许倦意,“什么祈祷之原祈福之原,我看是无归之原。在这里,多少人有来无回,此生永远无法归家,只能葬身异地。”

杨万山自极度的兴奋中沉静下来,思索片刻后,低道,“将军所言不错。只是,既为军人,自当知道此生会有马革裹尸的那一日。”

顾长生怅然道,“是啊,战死,怕也是他们的心愿吧……”

从此,祈原易名为无归原。

在稍事休整后,夏侯日月下令道,“传令,依计行事。”

于是三军上下挑选出身形与柔然人一般高壮者,换上柔然衣物,回返雁门关……

六月,雁门失守,柔然入关,主帅赵向南亡于战乱中。

大变突生,冠军将军缠斗柔然于雁门关,力阻其南下。瑞王退返幽水关,扼守中原。宣威将军立弃贺兰,折返雁门,与柔然战。

七月,宣威将军于祈原尽歼柔然军九万,又佯作柔然溃兵,诈入雁门,与冠军将军呼应,共击柔然。方大合战,瑞王麾下护军吴胜领三万兵卒至。三方并力乘之,柔然大溃,遂平定三郡,尽擒阿必勒及其族党。

是役,冠军将军俘获三千余人,马一千余匹。护军吴胜俘获一千余人,马七百余匹。独宣威将军只获马五千余匹,其麾下不留俘虏。

帝以功授,擢宣威将军为辅国大将军,李钟为镇军大将军,顾长生为云麾将军,瑞王因扼守幽水,顾全大局,兼之麾下将士有功,故迁为骠骑大将军。余者皆有赏。

是月,倭人见柔然谋逆,遂生祸乱之意,故与南越相约,遥相呼应,称兵上流,扰我华夏。

帝令瑞王赶赴西南边陲,辅国大将军立至北海,以抗异族。

(史臣疾首椎心痛陈曰:倭国,撮尔小国耳。其世代为我华夏之属国,受我华夏历朝深恩。彼蛮夷之邦,沐浴圣化之中,不思图报,反志在乱华。经年趁我不备,扰我边境,屠我良民,尽显其豺狼之心,蛇蝎之性。

此次又趁我纷争,背恩忘义,密谋策划作乱,上窥我神器。

此丧心病狂之好乱乐祸之辈,当全诛也!)

——《天朝史·世宗本纪》

第六章

荣华三十一年,七月,倭军十五万渡双马河,占斧头山,随即破水江,长驱西行。一路焚烧官寺,缚戳吏民。

华城陷,北海王燕海英仓惶西逃义州,遣使求援于天朝。

世宗深知:“秀吉之图北海,意实在神洲也。”遂令高宗、亮王东进,军北海,以讨倭人。

高宗、亮王一路东进,于肃州会北海显侯燕兰舟。

——《天朝史·亮王本纪》

初,倭人西进,北海众溃,诸王非死即逃。独显侯燕兰舟、安侯燕秋水与倭人战。

倭人据华城,得开城,占丰壤。兰舟见势不可为,故退守肃州,阻倭人于丰壤。

彼时人见倭人强悍,故纷言应加强肃州城墙以利防守。兰舟答,“肃州城长四十余里。敌已迫至眉睫,此时修城,徒劳无益。唯今之计,只造斩敌之利器耳!”故赶制投石车数百以应战。

浮生偷欢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