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余年来,天朝一直企图收复鞑鞑,但因种种掣肘,一直未能如愿。而现在,顾长生要求在鞑鞑境内的土温克坦谈判,只要条约签下来,冠以“土温克坦”之名,那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而一旦罗萨承认鞑鞑就是外蒙州,将来天朝要求鞑鞑回归就是名正言顺之至。就算罗萨拒绝,只要天朝获得了驻军权,那就能控制鞑鞑。就算得不到驻军权,只要可以向鞑鞑移民,那么今后天朝就可以在移民身上大做文章,兴兵收复外蒙州。
“三百多年了……”想着那一段耻辱的历史,李信低声喃喃道,“外蒙州已经脱离我华夏三百多年了,但愿我李信能在有生之年……”
“恒之!”
“在!”顾长生略带不悦的声音唤回了李信的神思,他有些不解的看着他的山长。
“外蒙州的事不急于一时,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色一沉,顾长生冷冷注视着李信,逼得他不由垂下头去。
“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但那不是现在。”
李信抬起头来,静待着他的下文。
“鞑鞑的背后是罗萨,我们现在有能力吃下罗萨吗?”顾长生的声音变得严厉,“我军之前在罗萨人手上吃了那么大的亏,你难道还没有吸取教训??”
想到之前的惨败以及当时举国上下的狂热情绪,李信悚然而惊,片刻间,他的额头已是微微见汗了,他低声说道,“贪心不足蛇吞象――没有那个实力的时候去吃象,蛇,是会被象活活撑死的!――李信的确太过心急了!山长教训得是!”既已想通,李信的声音便也恢复了一贯的从容,“而现在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将来收复国土做好一切准备。”
“孺子可教。”顾长生轻轻点了点头,眼睛中流露出满意的光芒,他伸手,将案上的一份卷宗递给李信,“你看看这份东西。”
李信起身,伸出双手恭敬的接过卷宗,只匆匆看了数行后,他吃惊的抬起头来,“山长,这是……”这份卷宗,记录了顾长生对今后应该如何安置被天朝征服的国家的看法。而按照常理,以李信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接触这些最高机密的。蓦然间得到如此殊遇,叫李信如何不惊?
顾长生若无其事的笑笑,然后说道,“这是未来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内,我天朝的国策。”微微一顿,他继续道,“在我死后,你就是军中第一人,迟早是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的。”军中高级将领,又怎能不解政事?即使今后军政分离,但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绝不能完全不解政治。
“山长!”迫切的看着顾长生,李信急促的说道,“学生才疏志浅,从不曾有任何非分之……”
“你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能力我最清楚!”顾长生挥挥手,打断了李信的话。
李信一愣,随即诚惶诚恐的向顾长生看去,却发现顾长生也正注视着他,那双眼睛中没有欺骗算计,只有平和与坦诚,“恒之,在你漂亮的打败倭国后,我就已经决定了将这个位置交到你手上,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将原本驻守浙福二州的你调到身边跟我一起远征漠河?”
尽管多年来顾长生的有意放权让李信对自己的未来已有数分模模糊糊的了解,但对于军中头号交椅,他却从不敢觊觎,因为他深深明了:军中第一人,代表的不仅是权倾天下,更代表了无数的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如果没有顾长生这样的才干,如果不能象顾长生一样得到皇帝完全的信任,任何人坐上这个位置,都只可能不得善终。所以当顾长生明明白白的说出会将这个位置交到自己手中时,李信首先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不可置信与巨大的恐惧――天朝军中第一人啊,那是什么样的地位与权势?那会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与重担?而君王对这样的人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似看穿了李信在想什么,顾长生的眼光变得冷冽,如同利箭一般,直直射在了李信脸上,“你不必太过担心皇上今后会怎么对你,你只要牢记着精忠报国,不以权谋私,不拉帮结派,一颗心里只有国家,那么皇上就绝不会对你做出鸟尽弓藏之事。”
“……”李信默然。
“好了,不说这个了。”顾长生一笑,声音又变得温和起来,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冷酷无情,“你先好好看看这份东西。”
“……是。”拿着卷宗,李信的心在颤抖,很明显,顾长生这是在安排后事了。喉咙像被什么哽住,令李信说不出任何话来,抿紧了唇,他只知道埋头细看卷宗。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信的神情变得越来越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