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太则说,“姑太太只管放心,王妃是个明理的。”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的添妆礼时见到的谢莫如,谢家在帝都日久,亲朋故旧的不少,故此,谢莫忧的添妆礼颇为热闹。谢贵妃也自宫里赐下不少东西,谢莫如亲至,排场不大不小,除了不理会三老太太一行,对谁都不错,还尤其对谢姑太太道,“听说姑太太要来帝都,我备了些东西,不成敬意。”
谢姑太太忙起身道,“劳王妃惦记,老身怎么敢当。”
“姑太太坐吧。”谢莫如摆摆手道,“一家子骨肉,不必多礼。虽未见过姑太太,常听祖母提起您。”又问谢姑太太身体可好。
谢姑太太一面答着,一面忖度,三婶子这是怎么得罪了王妃啊。看王妃真不是个不讲理的,何况,既能做皇子妃,哪怕有魏国夫人的原因,起码谢莫如个人素质也得过关。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事,估计王妃不会同三老太太计较。
谢姑太太又将小女儿余瑶叫来给谢莫如请安,谢莫如笑,“看小表姑的年纪,像与阿静相仿。”
谢静自小就常跟谢莫如一道玩儿的,及至谢莫如嫁给五皇子,也接她去王府玩儿过几遭,故此,她在谢莫如面前很是自在,笑,“王妃姐姐,表姑比我还小两个月呢。”
谢莫如命侍女给了余瑶一份表礼,道,“不知小表姑也一道来,简薄了。”又有给余帆的礼物,一并令余瑶收下。
余瑶大大方方的道谢,又替长兄行了礼,礼数气度都不错。
谢太太忽然想到谢莫如说的,一个好母亲与一个糊涂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完全是不一样的。看一看在谢莫如面前自在说笑的谢静,再看看大方端庄的余氏,再看一看满面不自在的三房……再想一想那糊涂的宁氏,谢太太感触颇深。
☆、第114章 施粥事件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婚礼后才由谢太太陪着去了五皇子府,谢姑太太道,“早就想过来看望娘娘,我青春一嫁,三十来年未回帝都,乍一回来,亲友相逢,自有一番泣笑叙阔,倒是那天娘娘归家先见了我,还给了我那些东西。”谢太太颇会拿捏分寸,客套中又带了几分亲近,道,“这些年,我是南边儿住了十来年,又随着阿瑶她爹各地做官,这次回来,特意带了些北地的参葺皮毛,娘娘自然不缺这个,却是我的心意。”
谢莫如笑,“姑太太客气了。我大婚时您就托给我捎了不少东西,俱是难得之物。”命侍女收了。
“娘娘大婚前,阿瑶她哥正准备秋闱,不然实在是想着早些回帝都。按理阿帆也当过来给殿下请安,只是听大哥说殿下正管礼部,我想着,还是待明年春闱后再叫他过来。”
谢莫如想这位姑太太瞧着爽俐,实则是位谨慎细致人,便顺势说了些明年春闱的事,有谢尚书看顾,自然会安排余帆拜访帝都有名的大儒。谢莫如道,“男人读书写文章的事我不大懂,不过,咱家一向诗书传家,就是姑太太家也是书香大族,表叔在这上头,想是不消人操心的。倒是阿瑶,若是有空,只管过来,我府里向来清闲,倒喜欢她们过来说说笑笑。”
谢姑太太又不是傻子,当下忙应了,笑道,“乡下丫头,没见过世面,她在我身边倒还好,只是初次来帝都,帝都的规矩,她还不大熟悉。娘娘这里来往的多是高门贵第,若是她有哪里不妥,娘娘只管教导她。”
谢莫如笑,“姑太太只管放心。”问起余瑶在北昌州的生活来,余瑶道,“别人都说北昌荒凉,我倒觉着挺好。那儿夏天不似我家里那般炎热,冬天虽冷,也有热炕可以过冬。而且土地肥沃,种出的米比我家那边儿更好吃。北昌的老山林里产上等人参,我爹说人参这样贵重的药材,非但得有适合生长的气候,还要有适合生长的土地,起码薄田里就长不出人参。北昌州就是人少,不过地方大,反正我觉着,是个好地方。”
“那儿的冬天有些长,你们平日里都吃什么?”
“冬天的话多是吃热锅子,有很多种热锅子可以吃,羊肉、鱼肉、牛肉、兔肉,狍子肉、獐子、鹿,偶尔还有熊、野猪,吃的东西太多了,不过冬天鲜菜很少,多是腌菜和干菜,想吃鲜菜只有存在窖里的萝卜、白菜,还能发些豆芽吃。”
余瑶口齿清晰,谢莫如听的很有兴致,道,“我在书上看说,北昌也有平民把屋子半截建到地下的,有这种吗?”
“有。建到地下是为了保暖,夏天也凉爽。就是下雨要做好排水,下雪的话,清理积雪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