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和珅好啊,阿桂天天说人家和珅不好,和珅却是个心胸大度的,整日里捧着阿桂,说阿桂好,有什么大差事都说阿桂能干,阿桂去——所以阿桂倒霉了。
他整日里想要皇帝限制一下和珅,哪里知道背地里被和珅这样反将一军,但凡是有重要的,需要外调的差事,都把阿桂往京外使唤,阿桂何等功勋卓著的老臣了?如今竟然只有疲于奔命的份儿。
由此便可见,和珅这人心思之毒辣,智计之卓然了。
和珅拿了阿桂当垫脚石,如今早已经坐稳了重臣的位置,怕是再过一段时日,人人都要称他一声“和相”“和中堂”了。
至于福康安,有傅恒的本事,军功可比阿桂,本身是武将,却也极通文臣之事。不必跟和珅一样步步算计太明显,可眼光独到老辣,这几年也培植了不少的心腹党羽。
这二人便是朝廷里两大支柱,这二人都扳不倒孙士毅和李侍尧,烫手山芋平白落到了他们清流这一派,让人很是愤怒。
既然知道乾隆之前器重钱沣,便应该知道即便是现在钱沣说了什么,乾隆也不该这样惩罚他,必定是有人在乾隆身边挑唆过了,故意要将这事情闹大——细细想想,闹大有什么好处?
受益的还不是和珅跟福康安两人?
王杰早不是当年那王杰,这事儿一出,他一问,便知道里面是谁在做鬼。
和珅跟福康安两个人不想留下孙士毅与李侍尧二人当后患,只是这四个人,都是乾隆宠臣,和珅跟福康安明着搞死孙李二人,肯定让乾隆不高兴,影响这两个人的前途,这个时候便需要人来当枪了——钱沣便成了这样一个倒霉鬼。
现在清流官员代替了和珅与福康安,将对孙李二人案子处理的不满发泄了上去,乾隆不高兴处置了钱沣,如今轮到清流官员们集体揪胡子。
可怜了这些个老臣,一心为国为社稷,却要被和珅福康安这两人联手算计,当枪使唤。
和珅不开口,福康安也不开口,等着钱沣去皇帝那里说,然后他们再从背后算计。
对王杰和他背后的这一群人来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和珅道:“王大人何必着急呢?这钱沣大人的事儿,没得一会儿便过去了。李侍尧大人当初官拜大学士,孙士毅大人也是个有本事的能臣,很得皇上的喜欢,不杀便不杀吧,您说这钱沣大人何必自己去皇上那里找不痛快呢?皇上有意放过孙李二人,我们做臣子的抬抬手也就过去了。钱沣大人,这死心眼儿也忒过了吧?”
福康安难得帮回腔,只道:“王大人,咱们这还是钱大人同僚,特不能看着钱大人遭罪,找个人去劝劝他吧。”
王杰斜了这二人一眼,只觉得两人面目可憎至极,如今是他们要袖手旁观左手渔翁之利,只不过王杰不是当年的王杰,也是个狠得下心的。
他知道和珅与福康安两个人求的是什么,强压了心头的不豫,冷声说:“孙李二人是自己知法犯法,又压榨民脂民膏,其贪污之巨竟达到数十万两,更不提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之事,二人仅仅官降三级,不过是小惩。然则对此二人,既然有知法犯法之时,便知道这两人不会轻易悔改,如今惩罚不够重,不痛不痒,仗着皇上的宠信,难保他日不会再次流毒我大清官场,危害百姓。和大人与福大人乃是皇上左膀右臂,为皇上清誉着想,为我大清天下苍生计,也不该对钱大人的事情袖手旁观。”
好一顶大帽子,一通话扣下来竟然让福康安与和珅都哑口无言。
这话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从孙李二人之事本身,说到皇帝的处理,以及这样处理的后果,再将和珅与福康安对皇帝的重要性一说,最后大帽子一扣,不帮忙你也得帮!
这话要想出完美的推脱词来也不容易。
和珅正筹措着用词的时候,福康安却说话了。
和珅是个喜欢话里藏话的,福康安却少有转弯抹角的时候,只听福康安道:“此事王大人说得也不错。孙李二人早已经是我等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只是我与和大人之前便负责此事,又与那孙士毅李侍尧二人有些私人的恩怨。皇上偏袒他二人的时候,我们便不敢说什么的。我二人虽心怀百姓办事,却难保孙李二人不反口诬陷我们携私,所以这一件事,我们当真不能出面。”
“福大人话糙理不糙,正是我二人有这样的困境,所以我们无法正面出来。”
和珅是趁机损了福康安一句,福康安那话虽然直,其实却是滴水不漏的,只是和珅跟他一样貌合神离,能损一句损一句,是他和珅赚到了。平日里福康安话虽然少,但只要他在朝堂上一开始,便肯定要刺儿和珅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