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醉清秋(360)

“都是皇阿玛英明,若不是大事上您都给儿臣做主了,儿臣也不敢放手去做。”胤禟低头说道,又从怀里取了个小盒子,双手举着,恭敬地递了过去。

康熙拿起来,打开瞧了瞧,再看向胤禟的眼睛就有了深思和感叹,笑道:“朕当初放你去做生意到底没错,最近看来越发出息了。这京城里边称你是财神爷,果真没有夸张。”

里面是这两个月胤禟缴上来的‘税银’,比以往要多不少,因为胤禟寻思着自己银子已经足够花用,便从以往上缴的四分之一,变为了三分之一。再加上这两个月是旺季,这次上缴了近二十万两。

“皇阿玛福佑。若不是在这太平盛世,胤禟再厉害,生意又哪里做得下去。”康熙最近年纪大了,越发重名,胤禟捡了几句好听却不夸张的说了。

康熙大笑起来,“行了,几日不见,你倒是学会了别人那一套。”嘴上虽如此说,康熙心里还是受用的。

康熙看向胤禟,长身玉立,眉目俊美,这么些年,他好像还是二十几岁的年纪,彷佛时光在他身上放慢了脚步。再想到自身,壮志依旧,却还是免不了迟暮之忧,心里又有些感伤。

良久,康熙收回目光,理理一丝不乱的衣裳,说道:“走吧,赶巧你来了,跟着朕去看看朕自己种的御稻。”

康熙兴致勃勃的带胤禟到了丰泽园,早春天气,阳光和暖。柳树已经发了新芽,莺声燕语中,开的一树白李花被风吹起点点花瓣。

丰泽园比别的园子大上不少,里面有一半地方开垦出来做了田地,另一半是果树和花卉,园子西侧还有个池塘,种了莲藕,夏季莲花满池,景色秀丽,秋季还有莲藕可吃。园子两侧还有几间蚕房,园子后面是数十株才开始抽新芽的桑树。

这里正是康熙的‘试验田’,康熙让人引了水渠,移来秧苗。便在田边除了靴子,挽起裤脚,亲自下地插秧。

胤禟楞楞的看着康熙,已经六十一高寿的康熙头发花白,身板笔直,低头认真的弯腰插秧,做起农事来熟练而自然。胤禟忽然觉得面前的康熙和几年前见过的胡老汉的身影重叠了。为了百姓民生,康熙百忙中还会亲自做这些农事。胤禟的眼睛微微湿润,后人对康熙千古一帝的评说,确实当之无愧。

魏珠在后面一扯胤禟,见胤禟看向他,忙指了指水田中的康熙。

胤禟清醒,不再发呆,也脱了鞋子,下田说道:“皇阿玛还是到岸上,水里凉,这事您指点儿子做就好。”

康熙扫了眼胤禟,微笑而自负的道,“小九啊,你未必就有朕做的好。要知道,这秧苗每一颗都是皇阿玛亲手挑选的种子。去年,这整个御稻从选种到培育,到插秧,收获,朕都没有假手他人。你们这些阿哥们倒是从小衣食无忧,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多些。有的连米价都不知晓,更别说播种。当然,你和老四比别人要好些。不过,这农事让你一个人做,朕还真有些不放心。”嘴上说着,却也没赶胤禟上岸。

胤禟曾在江南平过米价,况且他生意中也有米行,米价清楚的很。在江南又见过胤禛和胡老汉等人做这些农事,心里也有个谱,便边帮着插秧边笑着问道:“皇阿玛这选种可怎么选的?”

“这些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朕既忧心国无余粮,又担心百姓民生,会不会穿不暖,吃不饱。几年前,便寻了玉田谷种在这丰泽园里试种,前两年并无起色,甚至还不如外面的稻米。到第三年,朕再来看时,才有了收获。稻米本是九月成熟,那年朕却发现有些高壮的稻米六月便熟了,且籽料饱满,便收藏起来留作种子。第二年专用这些种子,竟又是在六月成熟。”康熙边说,脸上带了满足的喜悦。

“现在你手里的秧苗便是朕亲自挑选培育的御稻米,米色粒长,微微发红,气香味腴,关键的是生长期短。在南方,可以一年两熟。两熟啊,你想想,若是南方千万顷良田都用这样的稻米,我大清的粮仓怎么会不满,百姓又何愁收成不好。”踌躇满志的说完,康熙想到什么,皱起眉道:“去年,朕已经送到江南李煦那里,让他试种,又派了专人指导,总算是成功了。今年,朕传旨南方各府给老百姓发御稻种子,分文不收。可是,一些地方的百姓却不愿意换种子,朕只能让官府强制换稻种。现在,只盼着这御稻米今年丰收了,也安了民心。”

胤禟停下手中动作,抬头说道:“皇阿玛不用担忧,百姓墨守成规也是免不了的,但是试种之后必然都会明白您的良苦用心。这御稻米,必然会推广成功的。”

上一篇:碧云天 下一篇:贺岁书

犹大的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