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非主流清穿(600)

真的崩了的康师傅,抱着儿子开始哭。

小时候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越来越模糊了,太子殿下已经完全不记得当初自己那样的无常识又不讲理地把当朝皇帝搞哭,康师傅也致力于让儿子过得舒服再舒服一点,好让丧母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很少提这方面的话题。

长大后的太子,没有人提醒,也就把这段插曲放到了角落里化作尘土。只留下一个‘侍奉祖宗’的好理由,还以为是自己的独创。

————————————————插叙完毕————————————————————

侥天之幸,这场丧事上没有发生出格的事情。祭文由礼部拟好,一应事宜都有官方操办。事主的亲戚们也表现得不错,上次犯了抽的老三这次也表现得很规矩。大福晋毕竟还年轻,没有出嫁的女儿和儿媳妇,有些程度就找了宗室中辈份合适的人来代做。一切都还算顺利。

因为血缘太近,直到整个丧事结束,康熙诸子成家的拖家带口,没成家的独自一人,又跑了几回丧家。弟弟们眼看着胤禔日渐憔悴——憔悴得有点过头——不由暗叹:这货居然还是情圣?!

胤禔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倒是搏得了康熙的好感,为他加分不少。康熙是个重感情的人,胤禔又没因为对老婆好而耽误了事儿,康熙对此表示满意。丧事期间数次遣人过去问候,并且向胤禔承诺:“不但福晋后事要妥当,福晋所留子女,朕自会看顾。”

胤禔蔫着接了旨,谢了恩,眼看着老婆入了土,儿女又有皇帝应承照看。松了一口气的他,跑到报恩寺去再给大福晋点灯,念经,四处供养僧人为大福晋祈福。

十余年夫妻,生时无大过,死了就全念着她的好了。这么多年的相处,她一去,好像自己也挂了一半儿。胤禔唯恐对老婆不尽心,总觉得这些僧人道行不高,怕不能保佑了大福晋的在天之灵,也是要给自己一些安慰,变着法儿的继续招揽僧徒。

受本民族历史的影响,清廷对佛教的信仰,非止是中原佛教,还有蒙、藏等地的喇嘛教。与中原佛教相比,喇嘛教更具神秘色彩,神秘未知的事物,人们往往会夸大其作用。胤禔正在需要心理安慰的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努力延揽精通佛法的喇嘛来供养。

还真让他找着了一个!

巴汉格隆是看蒙古不太好混,跑到北京来混口饭吃的。

清皇室有信仰喇嘛教的传统,到了康熙这会儿,喇嘛教与佛教都在宗室里有大批的信仰者。上至皇太后、皇帝,中间有诸皇子,下了各黄带子、红带子,就没有不信的。

这个地方比较好混一点。

原来蒙古是喇嘛的乐封,不意前阵子康熙发话了,对去蒙古审理蒿齐忒等旗盗案的通政使司左通政张格说:“蒙古性情、怠惰愚蠢、贪得无厌,不可以内地之法治之。顺其性以渐导,方能有益……且蒙古惟信喇嘛,一切不顾此风亟宜变易。倘喇嘛等有犯法者,尔等即按律治罪,令知惩戒。”

竟是别的可以不管,喇嘛必须收拾!

巴汉格隆种种阴暗事都做得,在蒙古没人去得罪他,但是中央官员一到,他这个就是违法的。与其等被当成典型挂墙头,不如先一步开溜,找个能庇佑的人。

初到京师,他也不是见庙就投,而是作一副隐士状。显一些神通——蒙古的外伤药是很灵验的——引得不少人传说这个外来的喇嘛有些本事。

这不,被胤禔招了来。

巴汉格隆于佛法上倒还真有些造诣的,与胤禔一聊,同样文化课学得不错的胤禔觉得他也不是寻常江湖骗子,就邀请他为报恩寺的多样化发展来添砖加瓦了。

正合我意!

巴汉格隆就在报恩寺住了下来。

第148章 越来越腹黑的人

大福晋过世了,活人的日子还是得过。大阿哥继续顶着半秃的脑袋跟全秃的道友们神神叨叨地说话。太子继续跟各种政务死磕,间或要注意一下人际关系,继续为这些事情愁得头发要发白。三阿哥向陈梦雷请教学问,期间还要商讨一下如何在皇父那里扳回印象分……

等等等等。

因皇太子还要过生日,大家必得在四月末回到紫禁城。皇太子的生日,受贺前必得拜仁孝皇后的牌位,而仁孝皇后的牌位放在奉先殿里。无逸斋地方虽不算小,却摆不开受贺的大排场。两个原因叠加的结果,就是淑嘉又回了毓庆宫。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