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后宫叫德妃(913)
玄烨道:“袁答应没事就提起你,朕这几天就一直在听你的事,想起你来就想来看看你,而八阿哥的师傅昨天又向朕夸赞八阿哥好学聪明,朕也该来奖赏你对儿子教导有方。”
惠妃苦笑:“可皇上方才声声责备,似乎臣妾也不适合教导八阿哥,皇上若是觉得不妥,臣妾愿意让八阿哥也迁入阿哥所。”
“他们当然不一样。”玄烨冷漠地说,“方才若非宝云,朕问的那几句话,谁来回答?”
“臣妾……”
“你不对八阿哥用心,倒是他的福气了。”皇帝说着,却伸手将惠妃搀扶起来,眼含深意话中有话,“该说的,朕十几年前就告诉你了,今天不再赘述。你安安心心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就是偶尔也该提醒一下自己,别再瞎折腾,别把好容易长大成人的儿子的一生给毁了,你已经毁了自己的一生,还要毁了胤禔吗?”
惠妃泪眼婆娑,可不敢在皇帝面前哭,玄烨这是要逼死她吗,十几年不闻不问,突然来一遭,一句句话直戳她的痛处。
“十几年前朕对你说过,好自为之,现下亦如是。”皇帝松开了手,让她自己站稳,“好好做你的惠妃,让胤禔有一个体面的亲额娘,别让他在朝臣兄弟中,抬不起头。”
可是惠妃还是重重跌在了地上,心如死灰般冷笑:“难道那一个,就从没做过错事?”
玄烨轻笑:“万般好之人,偶尔一件错事,世人便群起而攻,抹杀他一切的好;千般恶之人,难得一回善心,世人便众*赞,忘记他曾经的恶。庸俗之人,往往在强者面前故作清高,在弱者面前假慈悲做好人,显摆那一丁点可悲的骄傲和自尊。”
惠妃冷然:“所以在皇上眼里,她做错任何事都不要紧?”
皇帝摇头,微微笑着说:“在朕眼里,她从不会有错,你可听明白了?”
惠妃抬起绝望的目光:“就因为皇上喜欢她?”
玄烨道:“如是。”
圣驾离开长春宫时,如进门时一般,袁答应殷勤地送出来,挽着胳膊十分亲昵,言辞间更是娇媚可爱,到底是美人胚子,到底年轻,这样的举止在她身上看来,并不做作矫情,若是换几位有年资的,看着就古怪了。
“你若是喜欢长春宫,搬来这边住也好,惠妃点头就好。”皇帝哄着袁答应这句话,可背过身就冷下脸,御辇扬长而去。
袁答应却不知这些,还沉浸在皇帝对他的温柔之中,欢欢喜喜地跑回来想要向惠妃禀告,谁料一进八阿哥的屋子,就见惠妃扬手甩了宝云两个巴掌,噼啪声响震得袁答应腿软,扶着门框不敢再动一动,而里头宝云跪跌在地上,脸上瞬间肿起殷红的五指印,直叫人触目惊心。
惠妃并没有暴怒,只是冷幽幽地说着:“别以为皇上一句大清的功臣,你就能得意忘形了,不过是个奴婢,我随时都能要你的命。”
☆、534这样的人,杀不完(还有更新
袁答应吓得惊呼了一声,虽然立刻捂住了嘴,还是被惠妃发现动静,终于腿软跌下去,惠妃却径直走到她面前来,冷声呵斥:“好好的你怕什么,我教训一个奴才而已,你在皇上面前柔弱也罢了,在我面前装什么?”
“臣妾……”袁答应结结巴巴什么也说不出,她以为皇帝来长春宫坐坐,惠妃娘娘会高兴,为何却是这样的结果?皇上和惠妃到底说了什么话?
“你想搬来长春宫住?”惠妃突然问,不知是看透了袁氏一直以来的心思,还是听见了皇帝那些话,嗤笑着说,“你是真糊涂还是装傻,你觉得在长春宫里住,能有什么好结果?”
袁答应蜷缩成一团,晃着脑袋哭道:“臣妾不知道。”
“就会哭,怎么我什么话都还没说,你就会哭?”惠妃很不耐烦,不愿再看到袁氏的脸,这个小答应比以往任何一个人都好摆布,因为她无依无靠,因为她蠢,可是惠妃最想要聪慧的人做臂膀,觉禅氏那样的才是上上人选,即便有飞蛾扑火之势,终归和聪明人打交道才能来得痛快利落。
惠妃撂下哭泣的袁氏就回自己屋子去,一路上想着皇帝刚才那句“如是”,试想他这份情若是对自己,她的人生会不会很不一样?说到底,因为自己不是她喜欢的女人,才会落到这般田地?如宜妃不记得曾经在惠妃面前辱骂德妃不要脸,如今又跑去德妃面前辱骂惠妃不要脸一样,惠妃似乎也不记得自己对皇帝对皇室做过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在她心里,仿佛她得不到的,就因为她不是皇帝喜欢的女人。
那天在长春宫的事,外头的人并不知道,只是几天后袁答应搬去了长春宫,正式和惠妃住在了一起,这下两个得宠的江南美女都住进了东西六宫,照皇帝如今对她们“放不下”的势头,真真前途无量。
但这一切,都不是岚琪要在乎的,这几日她忙着准备孝懿皇后的忌日,这是她对孝懿皇后的悼念,也是对四阿哥的交代。就在皇后忌日那天,皇帝下旨称皇后身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四阿哥成家立业,而今孝期将满二十七个月,让四阿哥早日成婚,才是对皇后最好的悼念。故而拟定十一月初三,为三阿哥、四阿哥一同举行婚礼,而四阿哥的福晋人选,毫无悬念就是乌拉那拉家的女儿。
但因时间仓促,内务府尚未在宫外为阿哥们选建宅邸,四阿哥和三阿哥成婚后,便要暂留宫中,待宫外宅邸落成,再先后搬出去。
这样的旨意一下,六宫纷纷前来贺喜荣妃、德妃即将迎娶儿媳,热闹一阵后,岚琪独自站在殿内,看着铺满桌椅的礼物发呆,环春几人收拾了一些再来时,瞧见主子站着不动,都笑道:“娘娘放心,奴婢一笔一笔都记着了的,将来不怕还不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