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当长贺(493)
宁王一怔:“此事,为何要请太后定夺?太后早已让陛下亲政,陛下独断不就好了?”
赵青炜摆手:“我尚年轻,以往朝中要事都是皇叔拿的主意,既然皇叔这回前来过问我的意思,就说明皇叔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自然我就只能去问太后了。”
宁王眉心一拧,露出些许不赞同的神情:“陛下,朝中大事,陛下早晚要亲力亲为,何不从此时做起?”
“有太后与宁王操持朝政,做得那样好,我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宁王不必担忧,只要宁王与太后在朝中一日,我便尊崇两位一日。宁王先回府休息吧,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置。”赵青炜说着,站起身就走,丝毫不顾宁王欲言又止的表情。
扔下宁王一个人,快步走出殿外的赵青炜忽然放慢脚步,身后急忙跟上的长赢差点踩上他的脚后跟。
“长赢,你瞧见他方才的眼神没有?”赵青炜语气中带着点笑意。
长赢点头道:“见着了,宁王殿下简直都想来拦着您了。”
赵青炜哼了声,长赢犹豫道:“陛下,宁王既然来问,陛下为何不顺水推舟,做出决断?”
“这不是桩能断的案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赵青炜说道,“你以为他是在问我的想法吗?他不过是想借我的口,说出他的想法。责任既不在他,又能按他的想法推进,哪儿有这样好的事?”
长赢很快回过味来,这桩不能断的案,宁王要推到皇帝这里来,皇帝又推到了太后那里去。
虽然不能断,但也没说不能判。判案的人必须不在乎自己在官员中的虚名,太后最为合适不过。
近来,皇帝平和了许多,华太后有着明确的感知。
她不太清楚皇帝变化的缘由,只要皇帝不再视她为仇人,能听得进去她说话,那些都不重要。
殿外宫人通传皇帝驾临,华清夷先派人去请薛太后,等赵青炜在太监的带领下进来,两宫太后也已入座。
赵青炜毕恭毕敬给两位太后行礼请安,华太后面色和缓许多:“皇帝这段时日如此频繁来看望我们两个老妇人,有心了。”
赵青炜笑了笑:“本朝素来举孝悌,若皇帝都不孝,天道都不能容。”
薛太后笑着道:“皇帝的孝心,我们都知道。若是实在繁忙,倒也不必来得如此勤快。”
华太后笑着缓缓点头:“皇帝能如此明事理,长进不少。”
赵青炜默默垂头:“实际上,儿臣有政事为难。”
华太后眼神微动,笑着道:“不是有宁王辅政?这些事,宁王自然会帮你。”
赵青炜说道:“诸事都有宁王代为处理,儿臣的确省心,不过这回宁王也似乎不知该如何是好。”
华太后端起茶,浅啜一口,慢条斯理道:“到底是何事?”
赵青炜将恩科进士录用受阻一事说了一遍,请求太后定夺。
华太后心思百转,暗道,这不是正好送上门来么?
第277章 内斗
堂兄华明辉家中育有两子,长子参加过一次科考,落了榜。这回恩科是第二次参加,依然榜上无名。
但华明辉不知从何处得到了消息,原本会试结束,华时杰应当榜上有名,但就在录榜时,华时杰的名字却被礼部侍郎徐经邦一笔勾掉了。
华明辉是华太后自小一同长大的堂兄,亦是家中爵位继承者,向来都是以兄长的姿态站在诸兄弟姐妹前,这回提起此事,竟红了眼,教华太后如何能不心疼自家人?
他定国公府的公子科考落榜,吏部尚书与翰林院大学士的儿子怎么就能名列前茅?
几乎可以说主考官是看着那两个考生长大的,如何都不能说清白!
华太后放下茶盏,拿起手帕轻拭嘴角,平静道:“这事关朝廷威信,更事关日后科举取士,一定要好好查清楚。否则不仅无法做到科举公正,更会让朝中朋党横行,处处都是关系,只知道结党营私,如何能成为皇帝的助力?”
赵青炜低头称是,就这么将扎手的刺猬让渡到太后手中。
他等着看,这件事如何收场。
朝中官员对恩科中第的两位进士与他们的父亲议论纷纷,捕风捉影,话题逐渐从父子两人延伸到周边,批判他们为官的同族也是靠着关系进入官场。
两位主考官与两位进士的父亲全力为自己争辩,拒不承认关系一说,强烈抨击起左思才来。
就在此时,行人司行人范震昱跳了出来,大力支持左思才的观点。
“大学士与吏部尚书的公子靠着父辈恩荫即可得到官职,又何必应举占去一个名额?”范震昱的质问掷地有声,引发一片小官赞同。
两位主考官都与这两位进士的父亲交情匪浅,录用他们就是不公。
身为官宦子弟,考不上便考不上,明明可以白捡一个官当,没人会说他们什么。但偷别人的功名欺世欺君,为世人不齿。
六科给事中一同上疏,支持左思才、范震昱,一个小小的九品行人刚正不阿,敢得罪吏部尚书,天下闻而壮之。
吏部尚书不堪忍受千夫所指,向皇帝上书请辞,言辞愤愤,为自己与儿子鸣冤。在太后的授意下,皇帝应允了他的辞呈。
那两位进士因此争议暂停录用,这一暂停与落榜还不太一样。落了榜大不了过两年再参加,只要活着,就能参加无数次。
而一旦暂停录用,往后的科考都不知何时能再参加,就算参加了,录用程序上也得再掂量掂量。
吏部尚书的空缺很快被补上,时任户部侍郎的高戚,在定国公的举荐下成为了新任吏部尚书,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恩科纷争才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