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当长贺(449)
挨骂的风险确实大。
“好皇帝又不是说做就能做的。”赵青炜眼中失落,“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皇帝。”
孔泽佑一声老气横秋的叹:“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赵青炜被他的语气逗笑,两人对视一眼,笑作一团。
两人再没了方才的拘束,彻底放开来。
笑了没一会儿,长赢前来通报,翰林学士岑玄同求见陛下。
孔泽佑登时笑不出来了。他在王府里就没少被岑玄同罚,总算想起伴读这身份不是来陪着玩乐的了。
赵青炜也想对他说出自己会护着他的话,可现在岑玄同背后是华太后,自身都难保的情形下,那话是一点儿都说不出口的。
在内侍带领下,岑玄同走了进来,面对那曾经教过几个月的学生,即便现在是皇帝,他也不卑不亢。
就在赵青炜严正以待,以为他会再走近些时,岑玄同停下脚步,远远行了个大礼。
行过礼,岑玄同自顾自起身,说道:“陛下,臣奉太后之命,前来为陛下效劳。”
他笑容温文尔雅:“今日是臣与陛下初次以君臣的身份相见,因此臣向陛下行此大礼。明日起,臣将继续教导陛下,那时,陛下与臣便以师生之礼相待了。”
虽然与这位翰林学士相处过数月,可他向来奉行严苛教育,罚起人来不手软,赵青炜对他没有多少好感。现在又顶着华太后派来的名号,赵青炜绷着脸:“你是太后派来监视我的?”
岑玄同稍作思索,道:“按这种说法,臣应该是文帝派来监视陛下的。”
赵青炜拍案而起:“你本来就是!”
“陛下。”岑玄同笑容未变,凝视他的目光却饱含深意,“陛下不必对臣是谁派来的心存芥蒂,臣便是君主的臣。臣将倾尽臣之所学,辅佐陛下成为明君。”
时年三十二的年轻翰林,与时年十七的少年皇帝彼此对视,却透过了对方,望向将来。
一个对未来志在必得,一个对未来充满忧虑。
岑玄同:想不到我岑某人也有成为帝师的一天。这帝师,我当定了!
赵青炜:这人靠谱吗?要不还是换之前那几个老翰林吧。起码花白胡子看着就可靠,充满人生的智慧与阅历。
孔泽佑眼神来回转,看着君臣互瞪,又悄悄伸手抓了一颗梨。
还是宫里好,什么好吃的都有。
班贺很久没有见过陆旋火急火燎的样子了。
起码近两年,陆旋像是极力表现自己独当一面,从容处事,几乎不在班贺面前显露太大的情绪波动。
因此陆旋面色凝重匆忙赶来时,班贺竟然看着有些新鲜。
但很快,陆旋的话让他没心情关注其他。
“那两个诊断贵妃有孕的太医,被人杀害了。”陆旋说。
班贺:“是谁下的手?抓住人了吗?”
“抓住了。”陆旋眉头紧皱,“那几个人经不住拷打,供认了指使者。”
他将询问过程一句带过,不想在班贺面前说这些。与班贺对视,陆旋吐出三个字:“是太后。”
班贺久久不能言语,长出一口气。
悬而未决的事终于有了确定答案,他也彻底死了心。
哪怕太后之前不知情,现在也已经知道真相了。她杀人灭口,势要掩盖真相,摆明了是为了袒护华明德。
为俞尚书一家讨回公道,遥遥无期。
知情者一个接一个死去,比起那两人,周太医死得更体面些。
至少明面上,他是饮醉酒,夜归途中跌入护城河淹死的。
班贺甚至不知该为这些人的死感到痛快,还是不甘。
他们是因太后为掩盖真相而遭到灭口,却又是对俞家做出实际加害的伥鬼,合该为他们偿命。
不甘却是因为这些人的死,证明了华太后的装聋作哑。
指望华太后幡然醒悟是不可能的了,除非事情出现转机,有掌握话语权的新掌权者来澄清玉宇。
所谓公道,不过是掌权者的一句话而已。
“恭卿。你不是对我说过,天理昭昭,终有因果?”陆旋道。
班贺苦笑,有些惭愧:“是我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事关我所在意的人,难以理性判断,所谓医者不自医,或许这便是关心则乱。死者已矣,我只能尽全力挽救生者,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牢中的吕太医。”
陆旋语气很认真:“劫狱怎么样?”
班贺:“……”
他抬手在陆旋前额轻拍:“少想这些目无王法的事。”
陆旋却道:“王法也是人定的,合法却不一定公正,公道自在人心。”
“救下他又能怎么样,当一辈子逃犯?”班贺叹息,“吕大夫一世光明磊落,难忍污浊,才会到今天这一步。你让他做逃犯,他宁愿上刑场赴死。”
陆旋不说话了,抱着班贺,下巴搁在他的肩上,轻嗅他的气息。
多想无益,班贺放弃了思考。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了。
可世间事,并非尽力而为便能有好结果。
身为文帝最信任的内侍,张全忠以往是离帝王最近的人。而现在,随着新帝的到来,他的地位也随之被更替。
最受新帝信任的人是季长赢,张全忠逐渐被剥离以新帝为中心的内圈,一点一点向外排挤。
同时,他也因受命向太后传递新帝的动向,而更加遭到排斥。
新帝不信任他,甚至刻意将他调得离自己远些。
这是张全忠有所预料的,但这一日真的到来时,仍叫他怅然若失。
失去核心地位,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流失。以往巴结讨好的人,不再接近他,就连干儿子张吉也不如之前那般孝顺,鲜少来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