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当长贺(257)
班贺猜测,皇帝对他另有安排,陆旋也只能静候消息。无论如何,既来之则安之。
果不其然,不日皇帝的单独召见便来了。
在殿内接受陆旋拜见,皇帝唤人给他赐了座,开门见山:“平江侯将你的功劳告知朕,你此次功劳不小,朕给你在京城赏赐一座府邸如何?”
陆旋未曾料想皇帝所说的竟然是这件事,片刻怔愣立刻谢恩:“臣谢主隆恩。”
思索片刻,他又抬起头:“陛下赏赐臣宅邸已是莫大的恩赐,但,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赐臣子宅邸以示恩宠并非仅此一例,少有人对这样的赏赐还有要求。陆旋这般直接,赵怀熠称不上不悦,反而有些好奇:“说来听听。”
陆旋说:“臣斗胆,这座宅邸是否能离宫门近些。”
“放肆。你可知道这要求多荒唐?若是朕有意,可以以此治你不轨,谋逆之罪。”赵怀熠不留情面地驳斥,“你以为什么人都能靠近宫门?”
陆旋低下头:“圣上不允,那就当臣失言。”
他虽低了头,语气却没有丝毫变化,有底气得很,赵怀熠有些好笑,心中明白这人不会是包藏祸心之辈,注视他片刻,又问道:“为何想要离宫门近些?”
陆旋坦然说道:“臣听闻,百官朝会天未亮就在宫门外集合,若是住得远的官员,就要起得更早。住得离宫门近些,就可以多睡一会儿。”
赵怀熠面容严肃,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狐疑不定。
要不,让他再说一遍?
这般荒唐不经的理由竟然能堂而皇之说出口,赵怀熠不禁怀疑,此人是当真心无城府不拘小节,还是城府太深故作姿态?
他稍稍坐直了些,仍是严肃:“你敢当着朕的面说这句话,就不怕朕认为你偷懒耍滑,是个投机取巧之人?”
陆旋:“臣不敢妄测圣意。臣本草芥,蒙皇恩浩荡,得以凭军功升迁,获此殊荣更是额外开恩,臣当以身报国,守边护疆,戎马一生尤死不悔。陛下恩典,臣不该妄言,赐宅何处,但凭陛下做主。”
“行了,冠冕堂皇的话不该从你口中说出,别扭。”赵怀熠说道,“这里没有旁人,用不着那一套。尽管直言,但说无妨,朕不会治你的罪。”
陆旋:“是。”
赵怀熠顿了顿,说道:“你在西南时间不短了吧?”
陆旋:“快三年了。”
赵怀熠点点头:“此次征战瞿南,杀了杨蛟一脉,另推宗室子弟为新王,暂时平息瞿南之乱。但瞿南反复无常,一直以来不能得到长久治理,周边属国难免受其影响,是大兖的一块疥疮顽疾。如何治理,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陆旋知晓皇帝特意召见不会那么简单,却也没料到他会询问一个武将治理之法,短暂思索后,回道:“臣一介武夫,大字不识,谈何治理良策?朝中贤良能臣诸多,妙计频出,此等大事,陛下宜与诸大臣商讨。”
听他如此拒绝,赵怀熠语气严厉了些:“朝中大臣如何想,朕自会询问,现在朕想听你的见解,如此推辞,难不成想抗旨不遵?”
皇帝明显表现出不悦来,陆旋不好再推说,低头暗自思忖。
朝政之事他从未考虑过,也不懂所谓的禁忌,不知哪句话失言便会惹怒皇帝,即便皇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言明不会怪罪,可天威难测,谁知道会不会翻脸不认。
但他更不会拐弯抹角,文官那套修辞比拟引经据典一窍不通,皇帝非让他说不可,那他便如实说他所想。
“回陛下,臣在西南所见所闻,皆与中原大相径庭,当地百姓民风民俗自成一派,朝廷官员若是不熟悉当地事务,根本无法管辖,因此朝廷才会委任土司监管,以夷制夷。瞿南同样也是如此,但区别在于,西南各部族自认为大兖子民,臣服于天子,而瞿南更远,怀有二心,认为朝廷鞭长莫及,便有恃无恐。”
赵怀熠不置可否:“这些朕都知道。”
陆旋继续说道:“因此,比起朝廷隔三差五发兵攻打,更需要做的是,让属夷与朝廷之间关系更密切。”
闻言,赵怀熠有了些兴致:“哦,此话怎讲?”
“臣攻打合析城时,守城官员为先帝时两榜进士,厄思伦。”陆旋抬头,目光坚定,“他本对我朝心向往之,入京求学,习得中原文化、礼仪,研习中原兵书,十分具有才干。只是朝廷中有些人,容不得外邦之人,他不得不返回故里。”
合析城一役兵部早已如实上报,当时情形不容乐观,厄思伦善用诡计,陆旋是险中取胜。赵怀熠略思索,轻笑一声:“若如你所说,让属夷子民来我朝学习、念书,岂不是更多这样学成之后返回故里与朝廷作对的人?”
“这样的人若是少,返回故国终归孤掌难鸣,可一旦认同我朝的人增多,日久年深,带去的影响将不容小觑。陛下聪慧无双,定然心如明镜,深谋远虑。臣见识浅薄,信口开河除此之外,并无更好的见解。”陆旋说完,重新低下头。
识字、说汉话、与中原往来通商,皆为加强联系的方法。西南对朝廷认同度高的,都是愿与汉人通婚通商的部族。
属夷王朝文臣执政,他们掌握话语权,亦决定了两国邦交。让那些瞿南学子,有识之士前来中原学习,交流往来间逐渐接纳、认同中原朝廷,日后想留在兖朝当官便凭本事,学成愿回国报效亦可,深受中原文化教导的文人带去的影响不可估量。
良久不闻人声,榻上的皇帝若有所思,忽然说了声好,朗声道:“陆将军不仅会带兵打仗,还懂得治理一方,朕果然没有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