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给玄德当主公(1154)

作者:臊眉耷目 阅读记录


按照鲁肃的意思来说,他之所以要往北,乃是因为有明主莅临。

对于这点,鲁母倒是很信服鲁肃的看法。

当初袁术占据寿春,鲁肃之父曾与未及冠的鲁肃论及袁术,欲举族往寿春投袁,但鲁肃却告知其父:

“袁公路骄横无纲纪,非治乱之主,徒凭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惩威而已,虽称霸一方,然必不久矣。”

当时的袁术也算是兵多将广,与袁绍几乎持平。

谁能想到,鲁肃竟然会有这样的眼光?

鲁肃之父对他的话本是将信将疑。

但后来事实证明,袁术败亡之快果真如鲁肃预料一般,真的就是其亡也忽,使人唏嘘。

昔日的扬州之主,如今已是成了他人麾下之臣。

从这件事以后,鲁父鲁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个高瞻远瞩的人。

只是,鲁母对于另一点还有所迟疑。

“吾儿,母亲信你的眼光,尽管如此,你也无需如此急切,亦无须举家北上东海啊。”

也难怪,校士来信不过三日,鲁肃收到信后到做出决定几乎就是两三日的事情。

而且,他做出的还是举家北迁的决定。

这个时代,离乡千里投奔之人本就不多,更别说鲁肃这种欲举族弃业的了。

因为这意味这一点,将整家族的未来都押在了这位明主身上。

鲁肃长叹口气,道:“母亲,孩儿之所以如此,一则乃是为了投奔英雄明主,做一番大事,二则也是为了避免族祸!”

“族祸?”

“母亲,我们不能继续待了,在这么待下去,怕是早晚会被曹军强逼着搬去江东,到时候,咱们鲁家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当此危急之时,必须速行!”

第五百八十七章 北上

见鲁肃对去东海这件事如此笃定,再加上有先前对袁术的准确判断,因此鲁母也就放下心来,不再对此事纠结了。

不过鲁肃说若是不迁移东海,日后很有可能就会被曹操抓到江东,这件事鲁肃的母亲多少还是知道的。

毕竟,现在下邳境内,已经有不少的流民和普通黎庶正在被曹军强行迁移,当然这迁移途中,会出现很多死伤。

曹军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但是为了江东的发展,曹操并没有顾忌到这些。

大规模迁移普通民众的事情,历史上的曹操就干过。

汉中之战,曹操知道汉中终不能保,于是尽迁汉中百姓入关中,给刘备留下了一个空壳子。

但在这迁移之中,又有多少汉中百姓因为曹操的迁移而客死异乡,家破人亡。

当然,相比于屠城而言,迁民这种事对曹操而言,已经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了。

只是对于鲁母来说,他心中还是很不舒服的。

东城鲁氏乃当地的豪右之家,家财田地无数,而且鲁家对待普通的徒户与其他的豪右不一样,对于依附于他们的徒户,相对还算是良善,并不压榨过甚,因而鲁氏父子之行,为乡里人所敬仰。

鲁肃为人豪迈,不治产业,性好施与,大散家产,剽卖田地,好赈穷弊结士。

特别是其父去世之后,鲁肃掌家,多有分粮之举。

今是乱世,粮食之珍贵非同一般,等同黄金不说,关键时刻这些粮食可能就会是鲁氏的最后保障,帮鲁氏上下人等度过荒年战乱的宝贝,如今却被肆意外送。

东城鲁氏,鲁肃只是其一支的主人,并不能代表整个族群,因而鲁氏诸人皆因此事而对鲁肃不满。

更有族中长者乃言,此儿实乃族祸也。

鲁肃也因此向族中诸长解释:

“当今天下,群雄并起,诸州有祸,律法崩丧,强者为尊。”

“值此时,我鲁氏粮秣冠绝乡里,犹如身着锦缎华服,携带金帛行于闹市,必惹人觊觎!”

“钱粮者,可救人性命,亦可害人一门,多留无用,适用即可。”

“散多余之粮秣,既可避祸,又可结乡里之心,来日必有回报!”

可惜,有远见的人终归是少数。

能够支持理解他的人并不多,对于鲁肃的行为,鲁氏其他旁支的人大多抱反对态度。

可是直到,这一次曹军在下邳国举兵,鲁肃的高瞻远瞩终于得到证实。

东城这边并没有什么兵勇能够守护乡里,但是因为鲁肃一支深得乡民之心,于是大部分的乡民和徒户都愿意跟从鲁肃,由鲁肃组织他们对抗外来的侵略之人。

鲁肃虽然是在守孝期间,但为了保护家乡,保护族人,他也是当仁不让,随即在乡中成立了义勇军,组织乡民守护此地。

也正是因为东城有这一支义勇军的存在,才致使曹军的偏支没有着急对东城下手,反倒是保东城无忧。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嫁高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