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臣为后(203)

作者:清风入淮 阅读记录


孟晚说:“二人皆有可取之处,但孟某以为先生更值得敬佩。”

元长渊点了点头。

旁边立着的袁佐袁佑一头雾水,不懂皇上为什么要在殿试的时候,聊这种私事。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品德考核,孟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这一项考核。

接着元长渊又问了袁佐袁佑这对兄弟几个问题。

袁佐袁佑都答得不错。

元长渊让小旺财呈上纸笔,随即在纸上写下了状元郎的名字,榜眼、探花依次写上,排名就跟会试一样。

状元孟晚,榜眼袁佐,探花袁佑,他的子珩早就给他排好了。

殿试结束后,新法即将颁布。

元长渊召集朝廷重臣,在政事堂商量了两天两夜,都还是没能把新法的内容确认下来,到了第三天,房青玄被召来一起议事。

前两日怎么商量都觉得不妥,房青玄一来,大家都茅塞顿开了。

房青玄提了十条。

一是解决“冗官”的问题,可以裁撤一部分无用的官吏,因为现在的官僚体系过于庞大且臃肿,执行起来低效又无能,在职的官吏比前朝多了十倍不止,不仅造成办事低效的问题,还给财政造成了负担。

二是可以向民间发放“官税”,也就是贷款给百姓,在粮食还没成熟之前,给没有余粮的百姓贷些粮食,等到秋收的时候,再从百姓手中把粮食收回来,可以解决民间因青黄不接造成的动荡。

三是解决“漕运”,各地因运输不便,粮食运转不开,有些地方缺粮,而有些地方粮食多得生虫,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修更多的官道,道路四通八达,粮食也就能运到各地去。

………

房青玄提的每一条都很可靠,若是真按照他说的执行下去,财政和民生必将好转,江元走向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可问题就在于,不好执行,江元太大了,有七个州,八十二府,三百多个县,一层层执行下去很困难。

房青玄的提议则是一步步来,先解决“冗官”的问题,让整个体系能灵活运转,再执行下一步。

从早上一直商议到了夜里,政事堂的烛火还亮着。

第101章 权倾朝野

朝廷现在一边面临“冗官”的问题,一边面临人才稀缺的问题,这些都是隐患,必须要尽快解决。

人才稀缺可以通过科举选拔,而“冗官”则可以通过裁撤部分无用的官吏来解决。

房青玄提出要先裁撤掉一部分官吏,减轻财政负担。

元长渊便看向其他大臣问:“诸卿以为如何?”

这些朝廷重臣当然是不会受影响的,但他们那些通过走后门的子孙必然会受影响,有不少朝廷重臣,以权力之便,将自己同宗的人都安排进了朝廷,真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房青玄对于这事心知肚明,他在翰林院当典籍的时候,有不少大臣把亲戚安排进来,每日都只是挂个值在那里,一个月都不见来一回,俸禄却照拿,而且比他这个干实事的,拿得还更多。

当房青玄提出要裁撤官吏的时候,就有许多的大臣心里在打鼓了。

江淮民出列:“回禀皇上,臣觉得房大人的提议甚好。”

江淮民已被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都说好了,其他大臣哪里还敢反驳。

元长渊点了点头,目光又四处逡巡了一圈。

苏又卿和孟启,还有沈鸿也都站了出来:“臣附议。”

这三位都受过房青玄的恩惠,自然而然就成了房青玄的党羽。

就连江淮民也是房青玄提拔到相位上的。

所以整个朝堂之上,竟然是房青玄这个八品小官说了算,其他大臣见大势如此,也只能站出来附议。

裁撤官吏的新规还没发布,但风声已经在元京城内蔓延开,小官小吏闻风丧胆。

元京一如既往的繁华,街上熙熙攘攘,茶楼里也是人满为患,说书先生一拍醒木,嘈杂的声音渐渐变弱,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说书先生说得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只见那女将军举起手中的剑,手起刀落,斩下敌将头颅,敌军溃散而逃,屁滚尿流……”

二楼的雅间里,房青玄端着茶杯,轻轻一抿:“女将军,还是头一次听说。”

坐在对面的人是江淮民,他挽起袖,恭敬地将桌上的一碟糕点往房青玄那边推一推:“听说子珩爱吃甜食,这是这家茶楼的招牌酥点,你一定喜欢。”

房青玄:“………”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怎么人人都知道他爱吃甜食了。

其实这个事情,只要有心去打探就能知道了,房青玄身边的贴身侍卫元宝,经常出现在各家糕点铺里,由此不难猜测出。
上一篇:美人师尊是个高危职业 下一篇:摘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