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993)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而今能在方孝孺圈子里面的人,也都不是寻常人。其中地位最低的也就是丁显了。只是丁显在外面影响力很大。在这里才有一个位置。虽然儒家对有些新事务接受得比较慢。但是,作为权力漩涡之中的政客。对斗争是要有敏感性的。报纸喉舌,已经成为权力斗争之中关键的一环。因为很多时候,每一个派系的中坚力量都是很少。真正决定历史发展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正是孟子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报纸,就是宣传上的利器,自然也是权力斗争中的神器。
丁显说道:“诸位大人,大明律乃是陛下手订。承唐宋令律,刑罚上加重之外,内里一脉相承。其中没有什么可改易的地方。这会不会陛下,修改量刑之意。”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不会,数日之前,江苏席家高利贷案,陛下朱笔勾了一百多人。没有一点要开恩的意思。如果陛下真要开恩,在此之前,不会毫无征兆。而且主持这一件事情的人,不会是何夕。因为是太子才对啊。”
此言一出,下面纷纷点头。
大明律其实很完善的,算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大清律其实就是在大明律上面修修改改的。唯一的问题是量刑问题。开国之初,朱元璋以乱世用重典为由,大明律量刑普遍的比唐律重,特别是在一些道德罪,通奸,红杏出墙,或者兄弟相争,等等。这些罪名上有明显的加重。
所谓脏唐臭汉,唐代对男女桃色的事情,其实并不怎么在乎。但是到了明代这里,却演变成这个样子。自然是因为理学主导与影响了。
当然了,这里他们想说的减刑,减的可不是这些刑罚。而是关于官员的,比如贪污多少两入刑,多少两杀头,多少两剥皮充草。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充草,简直是太可怕了。
这仅仅是一个典型,朱元璋不仅仅重典治民,更是重典治吏。他充分向天下展现了一件事情,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想做官的人是很好找的。
天下官员对大明律都有意见。
即便这些清流是比较清廉的。但是谁也不像在这样高压的状态之下工作。一个不消息,就要带着枷锁上朝,再一个小心,就要下狱,而且待遇单薄。甚至有人夸张到,上朝别妻子,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来的地步。
似乎每一天早上他们都摸自己的头,问一句,吾头尚在否?
只是,他们也知道,对减轻大明律的量刑,算是对天下官员施恩的事情,恩出于上,这种明显做好人,得人心的事情,自然是太子来做,区区一臣子,如何能与太子相比。
太子将这声望揽在手中,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何夕如果将这声望揽在身上,是祸不是福。
刘三吾叹息一声,说道:“该来的终究要来了。陛下的心意,在数年前就变了,而今才动手,算起来已经很长时间了。甚至我都觉得这一件事情,不是陛下的性格了。只是陛下从来是雷厉风行。但是从何夕进入国子监,到而今,已经好多年了。能让陛下忍这么长时间。考虑这么长时间的事情,必定是大事。只是这大事,定然对圣学不利。”
几年前,宋讷与何夕在国子监上一场斗法,是浅尝辄止。宋讷身死,刘三吾下放到下面走了一圈。其实那个时候刘三吾内心之中,就由预感了。何夕在陛下的栽培之下,总有一天,会再次站在他们面前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终于来了。
甚至不好说,是快是慢。
大明律虽然是律法,虽然刑罚过重,但是整体核心内河却是理学的。这是他们不可能放弃的。如果这都能放弃,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放弃。
但是不放弃就行吗?
让刘三吾不由的想到宋讷,他心中暗道:“宋兄,如何你在这个会怎么办?”
第一百六十二章 准备中
忽然一个官员,说道:“怕什么,现在还不到怕的时候,先摸清何夕到底要做什么再说不迟,何先生,虽然另立新说,但也是儒门一派,大家还是有商量的余地。就算没有。该坚持的事情,自然要坚持的。或者,诸位想投入何先生门下。”
这个官员不是别人,乃是齐泰,现在叫齐德,齐泰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朱元璋赐名。他之所以称何夕为先生。因为他听过何夕的课。只是他年纪稍大,何夕在国子监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入仕了。并没有到明鉴堂。当然了,这也有他对何夕的学说不感冒。
当时齐德觉得,何夕的学说,长于小术,昧于大道。何为小术?就是科学方法论,将数学引入各方面分析之中,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这些在齐德看来都属于术。什么是道?就是哲学层面,对世界观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