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988)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理学与而今的何门儒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两者之间,不难替换。

其次,孟子学说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在何夕看来,就是民重君轻。这一个学说,太有发挥的余地了。

什么是民?这个概念足够何夕发挥了。

将民定义寻常百姓,那么保障百姓权利为民,对抗封建礼教,就形成了可能。毕竟孟子可是提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那种因为违背封建礼教,就要让宗族行私刑杀了,这种行为真符合孟子之心吗?

恐怕孟子复生于地下,与何夕交谈,也会赞同何夕的做法吧。

甚至在民重这一条逻辑线上,何夕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发挥了。远的说民国的一些思想,人民民主专政。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等等。加上西方民权思想,何夕都能左右采颉,融入其中。

很多看似寻常的思想,其实是很多思想家苦思冥想的思想武器。

而今何夕拿来,对准理学,决计管饱,管用。

最后,思孟学派,永嘉学派,等各学派的思想,再加上何夕添加的科学思想,逻辑思维,形成一整套自圆其说的理论。

民重,所以很多事情要从为百姓出发,而永嘉学派提倡事功。这被理学称为王霸之学,不属于儒门正道。而加上民重为前提,以安民,护民,爱民为前提的事功,难道不符合儒学先贤的学说吗?

理学攻击永嘉学派最重要一点就是这里。永嘉学派是一个力主北伐,恢复中原的学派,于是理学就攻击永嘉学派,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而今特别强调民本,民重,就能化解这一点了。

当然了,这种体系建设,别人未必信服。不过很多学说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对自己人如何讲。

前文说过,科学方法论,就是一种具体分析事物,做事的一种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工具性,与永嘉学派很契合,这几个学说环环相扣,次第铺展开来,最少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有了。

其中固然有很多错漏,矛盾的地方,需要进行梳理。但是用之作为政治工具,已经有了与理学对垒的实力了。

只是何夕提出这些,也是有些担心。

这些思想,有些是何夕早就想过的。有些是何夕触通旁类的。比如永嘉学派的一些内容,是何夕到了南京之后,与解缙详细交谈之后,才融会贯通的。从这一点来看,解缙绝对是大才,特别是在理论建设上。

只是有些事情能骗得过别人。却不能骗得了朱元璋。

因为何夕能想到的东西,朱元璋大多能想得到。

朱元璋为什么对孟子不满,就是孟子对君主的态度,是所谓儒门之中最刻薄的。别人都讲忠君。而孟子说什么?“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让骨子里很缺少安全感的朱元璋,十分不满。

而何夕添加在其中的思想,更具有革命性。

朱元璋的态度会如何啊?

朱元璋沉默了好一阵子。太子说道:“父皇,兹事体大,这一件事情急不得,还是从长计议得好。”

太子是朱元璋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的很多思想,都是朱元璋没有见到何夕之前朱元璋思想的映射。今日更是如此。就太子来说,孟子被封禁这一件事情,太子也觉得不好。但是如果以孟子的思想为基础培养出一些革命思想,太子也不觉得是一件好事。

太子心乱很乱,一方面觉得未来自然是很好的。另外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了警惕。

因为如果美好的未来,不是朱家的未来,真的有意义吗?或者说,真有一个美好无比大明王朝的未来,而不是相反?

太子本质上也是一个政客,他看过很多高尚名义做到卑鄙之事,对于利益这一块了解很深。在这一件事情,他自己都没有答案。

太子也能看出何夕这种做法的隐患,这才说道。

只是他没有想到。

他这一句话,让朱元璋下定了决心。

为什么?因为刚猛相济。

今日朱元璋要做这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将何夕与太子找过来商议,因为何夕搭配太子,是朱元璋给未来大明留下的班子。朱元璋不仅仅要注意未来的改革方案,也要注意改革方案的实行。

因为很多理论说得再好,还是需要人来做的。

朱元璋也要考察两人心性,也权衡自己的下手的轻重。

何夕担心的东西是真的。

朱元璋也确实有这个担忧,只是朱标一句话,让朱元璋发现,他这个儿子在这一件事情上太不坚定了。那该怎么办?

换太子是不可能了。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