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920)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太子能活多长时间,何夕也不知道了。
而且到了南京,有利也有弊端。在辽东,何夕是想做什么都能做什么的。但是在南京,即便有朱元璋,与太子的支持,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否则,当初朱元璋就不会让何夕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先天资源禀赋,太平铁厂,大概已经是南京附近最大的钢铁厂了。轻工业倒是好办的。但是太容易被江南士大夫们夺取话语权了。
总体来说,在南京如果做好了。工业化的速度或许能提高不少。但是问题是,控制权需要一场激烈的斗争才能决定归属。特别是朱元璋已经老的时候。朱元璋在,何夕自然什么都不怕。
但是朱元璋一旦龙御归天。南京工业体系的掌控权,何夕能拿到手里吗?
何夕不知道。
因为何夕知道,在权谋上的造诣,何夕仅仅是合格而已。与朱元璋,太子,乃至于姚广孝,詹鼎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堂堂正正比建立工业体系,比提升生产力,甚至比打仗。何夕都有一些把握。但是比勾心斗角,控制权的争夺。
何夕就不知道了。
何夕说道:“大兄所言极好,只是辽东事务太多了。而且辽东有很多南方没有的东西,比如大木,煤铁,等等。开辽,不仅仅是为了工业。也是为了稳定北方。消除隐患。这数年之内,估计是无法分身的。”
“不过,天下并不是单单我一个人才。没有我。这一件事情,也能照办。”
太子说道:“不错。这样吧,你且遥领少府令。你的弟子黄子澄,我看他做事也不错。就调入京师为少府丞,整合京师附近的场子,你觉得如何?”
何夕想了想说道:“大兄的想法是极好的。只是,黄子澄不合适。他太年轻了。有一个人比他更合适。”
在建立少府体系,或者说,国有企业体系上,何夕与太子是一致的。所以,太子抽调何夕的左膀右臂。何夕虽然肉疼,但也不得不放手。这也是对朱元璋朱标自保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他在教授弟子上,一点也没有藏私。已经有人能代替做推进工业化的事情了。
当然了,何夕拦一下黄子澄,并不是阻挡黄子澄的前程。而是黄子澄升官太快了。这才几年,从河套,到辽东,从辽东再到京师,升官速度,在朝廷之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了。
这对黄子澄的将来没有什么好处。
不说别的。就看网上老是爆出一些过分年轻的官员,很多人下意识就审视这个人有没有违法乱纪。就可以看出来。
在官场上,一直论资排辈,固然是恶习,但是有时候也是要熬熬资历的。
而黄子澄就是这种情况,跟随何夕,黄子澄还怕没有升官的机会吗?她要做的是在不是这样的跃迁,而是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升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子的悲哀
太子想了想,说道:“黄子澄是资历浅薄了一些,他今年还没有三十岁吧?”
何夕说道:“还差几年。大兄调他回京师参与少府之中,我自然是愿意的。但是让他来主持少府日常事务,恐怕是不行的。”
太子说道:“那你觉得谁可以?”
何夕说道:“张度是可以的。”
太子说道:“太平铁厂的张度?”
何夕说道:“正是。”
何夕推荐张度,并不是随便来的。何夕虽然远在辽东,对太平铁厂其实很熟悉的。无他,大明冶铁技术领域的人全部是何夕的徒子徒孙。以葛天工为首这一批人,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却是何夕派系的核心支撑。
很简单,全天下,只有何夕能平等地对待他们。这些学子即便读书习字,精通数学。但是在士大夫们眼中,却算不得读书人之列。如果这些人仅仅是一些不识字的工匠。士大夫们反而不在乎。
但是这些同样读书,同样能出来做官的情况下。大多少士大夫们都觉得这些人极其讨厌。
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即便用了工理书院出身的人,但也仅仅当工具人来用。最底层的技术官僚。而且以工匠奴婢视之。从这个角度来看,明代士大夫们,还没有元朝贵族更重视工匠。
甚至这种态度,何夕手下,国子监出来的那一批人,未必没有。好在何夕的学说,这些人还是知道一些。有何夕在,不算大毛病。
在其他地方,可就不一样了。
工理学院出来的人,只要还在官场,或者官营的地方厮混,无不是何夕的党徒,固然是因为何夕对他的好,是他们天然的靠山,另外一个原因,却是他们没有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