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871)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关联的。
海上利益,引得很多人从农业投奔商业。投奔大海。特别是以福建为最,福建人口众多。土地根本不够用。浙江也是航海重地,自然也有很多浙江人出来跑海。
对于郑家来说,也是很大的威胁。
原因无他,数千人为一家,由族长管理,上下和睦,是封建时代的楷模。但是稍稍明白一点事理的人,就会知道在这种家族之中,是怎么样的窒息与死亡。每一个族人,都要在族长的管理之下,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族里做事。
这种强大的依附关系,即便是郑家子弟出去做官了。官职比族长还大。在外行国礼,回家之后还要行家里。
这种秩序,是任何一个郑家人无法撼动的。
这对郑家子弟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人生忧患识字起。
如果郑家子弟都不识字,浑浑噩噩,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在大明能保证一辈子不挨饿。不被饿死,其实也不错的。但是郑家世代官宦,对子弟的教育也很严格。很多郑家子弟自然是读书识字的。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承受自己的地位从出生那一天就已经确定了。
族长之位,就是嫡系所有。他们一出生就为族长的下属吗?
郑家并不是没有隐患的。
如果郑家这种模式真正好。整个中国历史中,这种义门,不过数家而已。
而且郑家情况,就已经确定了郑家的立场。他们是坚定的士大夫立场,儒家的立场。重农的立场。这是他们的家族模式决定的。郑家要求每一个子弟都各安其位。而商业是决计不能各安其位的。
已经有郑家子弟,因为种种愿意逃到海上了。
是的。郑家的影响力。这个背叛家族人,在大明境内是没有出路的。他的出路只能在海上,在海上才有未来。
再加上郑家声誉之隆,被很多人看上,推到了风口浪尖,只能出面了。才有了今日的事情。
何夕不明白其中原因,但是他明白一点,这样的局面下,舆论战场就会越来越对他不利。
何夕说道:“其他人有什么反应吗?”
姚广孝冷笑一声,说道:“能有什么反应,倒是有很多书信给大人。这些人吃肉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不在了,甚至有几家已经在抛弃海上的生意了。似乎不准备做了。”
何夕叹息一声,摇摇头,对于这些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第八十五章 解缙
这就是整个勋贵集团最大的问题了。
中国历史沉淀太深厚了。勋贵当权的时代,其实也就是西汉初年。从汉高到汉武时代,都是这样的。甚至确定了非侯爵不得为相的潜规则。但是自从西汉中期之后,勋贵就让位于文化贵族了。
也就是士大夫家族。
更是在宋代确定了读书人地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大明勋贵们是一些什么人?
要么是泥腿子出身,他们骨子里认同这一套哲学。要么是,原本就是地主豪绅家族,对于这些家族来说,他们甚至是读书人的一员,摇身一变从勋贵家族转变为士大夫家族并不困难。
从权力上来看,这些勋贵是占据上风的。甚至权倾天下。但是从思想上,他们是士大夫儒家的臣服者。
所以整个大明,从武勋时代转变为文官时代,其实并不仅仅是士大夫们的想法,是当初朱元璋的想法,也是整个时代惯性与潜意识。有些社会意识因为时间太长,简直已经是根深蒂固。
这些既得利益者们,甚至不自觉的服从儒家的话术。觉得自己作的事情是错的。
在这个战场上,何夕指望不上其他人。
何夕说道:“而今我们在辽东,对京师的事情鞭长莫及。姚先生有什么想法吗?”
姚广孝说道:“大人说的不错。这一件事情的主战场,只有在南京,别的地方做什么都没有用。大人又回不了南京,只要在南京推出一个人选。代替大人迎战丁显。这种事情,无所谓胜负,但是决计不能只有丁显一个人的声音,否则时间长了,一些事情就真的变成理所当然了。那时候,我们想做什么,就难了。”
在思想领域,何夕一直是一个挑战者的身份。
即便何夕在朱元璋的支持之下,在大明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仅仅是一席之地而已。但是儒家数百年根深蒂固,仍旧是主流。
何夕说道:“你有什么人选?”
姚广孝说道:“国子监明鉴堂之中有一个不错的人选,只是有些年轻。”
何夕说道:“说来听听。”
姚广孝说道:“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