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738)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只是朱元璋看到太子所作所为,表情却很奇怪。

朱元璋面无表情,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只有轻轻一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表示了。

何夕总是觉得,朱元璋这一段是叹息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随着南方风波似乎到了尾声。朱元璋决定南下。离开了辽东。

何夕远远送朱元璋到了山海关,这才分别。

何夕原本以为,南京的风波已经结束了。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南京的风波哪里是结束,随着朱元璋回京,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之中。这个时候的人在史书之中将洪武一朝当成过渡时代。

分成洪武前期,与洪武后期。而洪武后期正是从今年开始的。

是历史新篇章的前奏。

这前奏是由两个人一起完成的。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何夕。

何夕并不知道他会在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名声,也没有多想过。不过,他从山海关回辽东的这一段路上,想了很多很多。他不仅仅要完成朱元璋的任务。还要做更多的事情。

朱元璋对未来的,对工业其实并不是太了解的。故而他仅仅在成果上提出要求。

而何夕不一样。

何夕手中权力更多。资源更多了。他想到就不是几个工厂,几项技术升级了。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很多人或许觉得,这太夸张了。

其实不然。

因为不同时代的工业体系是不一样的。因为,工业发展是,越发展门类越多。越发展学科越多。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很多工业都没有的。何夕想的工业体系,不过是重工业,采矿,冶铁,水泥,机器加工,武器制造。造船业,轻工业,纺织业,粮食加工业。造纸业。还有关这一切的配套产业。

当然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何夕也在苦思冥想地做着补充。

同时何夕也知道。办成这一切是很难的。仅仅是眼前这些,就足够难办了。

这些产业都要完成从手工艺到工业的升级改造。再加上还要在农业上发力,更要有很多不能避开的事情,比如支持蓝玉的战事,比如高丽迁徙百姓等等。

何夕也只能悠悠一叹,觉得每一天都紧张。需要一天当成两天用,每一个劳动力都很紧张。但人不能过度使用,否则是要出人命。而钱更是要一分当成两分花。所以资源人力物力,与时间,在何夕做的事情面前都是不够的。

于是,也顾不得别的了。在山海关外的古道之上,快马加鞭,将落日与关城都丢在了后面。

他着急地赶回去。似乎早回去一天,就能多做一些事情。多赶一些进度。

第五卷 只手托出新日月

第一章 赏罚之道

乾清宫中。

从北巡回来的朱元璋,不洗风尘。看着手中的奏疏。

朱元璋从辽东回来。也用了两个月。而今是洪武二十年冬季。

整个江南混乱的局面。在这两个月之内,被太子一一处理完了。而今朱元璋看到就是这些卷宗。他一一看这些卷宗。这些反贼大多被斩杀。只是远远未到朱元璋满意的地步。

朱元璋说道:“就这些吗?”

太子说道:“各地清丈已经推进下去了。平均各府清丈出来了两成土地。明后年,大明能够增加赋税大概五百万石到六百万石之间。不过。这里有一些问题。一些土地太单薄了。只有一些流民耕种。在山间林中,不承担赋税或许还能存活,一旦承担赋税,儿臣恐怕有不忍言之事。是以——”

朱元璋说道;“你想减税?”

太子说道:“量出为入,为天下之正道。朝廷治理天下,岂在财货?在德。而今朝廷虽然南征北伐。赖有陛下仁德。一直以来都有剩余。更不要说,开海以来,有关税数以百万。足以补充朝廷之缺。何必与庶民争夺寸土之利,上面严一分,下面就严十分。儿臣担心。会因为这一项赋税让下面百姓冻饿而死,就不是朝廷新政之美意了。”

朱元璋说道:“既然土地单薄。不足以养民,就不应该在南方生活。北方一直乏人,这样吧,凡是此种情况,全部迁移辽东。给荒田百亩。农具一套。三年口粮。这一点我能保证。太子以为如何?”

太子一愣,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自己养出来的儿子,与他斗心眼。太嫩了。

太子说的这种情况存在不存在?存在。但是大明律也是很完善的。对赋税征收是有细则的。上田与下田有完整的换算。亩征五升,只是一个平均数而已。如果是产量特别低的旱田,就好像西北一些贫瘠的土地。一亩才几斗。自然不会征收那么多。至于具体怎么换算。就不在这里细说的。总之。朱元璋勤政爱民。堪称事无巨细。如太子说的这种情况。是今天清丈才发现。不是。一直都有。怎么可能没有解决的。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