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73)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他看了何夕出去之后,几乎所有言行的记录。何夕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改变?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有一句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其实很多事情上,真理很简单。因为天地之间,大道至简。只要弄不明白的人,才会将事情搞得很复杂。臣提点工匠最关键的是,炼钢的原理。至于下面不过,是材料进步对技术的影响而已。”

“很多技术本来就有的。很多地方都有应用,之所以不能打造这种新甲胄,不是因为工匠们才能不足,而是没有合格的材料。只有足够的钢材。因为钢材的特性比生铁好上太多了。才有而今的应有。”

“材料是一切技术的基础。没有材料学的发展。一切技术都是虚妄。”

“臣只不过改善炼钢法,剩下的不过是顺势而为之。”

这些话,很多都是何夕这一次实践之中的感叹。

在此之前,他知道材料的重要。但万万没有想到重要这种地步。钢不能大规模生产。很多技术根本不可能用。各种炼钢方法之中,都需要工匠用锤子敲打。虽然次数减少了。但是形成思维惯性,这种大规模水力锻压就很难出现。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就是你之前一定要推广大规模炼钢的原因吗?”

何夕说道:“陛下明见万里。臣就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说道:“不错。朕本来信了你的话,只有一件事情,或许应该让你知道,朕派人查了浙江布政使郭桓,发现此人办事得力,清廉自守,绝非贪渎之臣。你怎么说?”

“什么?”何夕脸色顿时变了。说道:“这不可能。”

第三十九章 新任务

何夕内心之中翻江倒海。

郭桓案在无数史籍之中都有记载,决计不是空穴来风。何夕即便怀疑自己的记忆,也不该怀疑那么多史学家的操守。这不是一个人这样写,而是无数史籍能够相互对应。

即便郭桓案的细节有出入,或许与历史不符。但是郭桓这个人。作为主犯,决计不会是干干净净的。

毕竟朱元璋对士大夫杀戮太过。在历史上名声其实并不算好。文人士大夫口中可并没有说朱元璋的好,甚至有很多人暗戳戳地诋毁朱元璋。如果郭桓真是青天,朱元璋杀他真是冤案。当时或许没有人说,但是有明一朝,有清一代六百年间,为什么没有人为郭桓喊冤。

甚至民国以来,史学家有一股翻案风。连秦桧都有人翻案了,郭桓为什么没有?

那是因为铁证如山。

正因为如此,何夕万万不能接受郭桓无罪这个结果的。

因为如果这是现实,那就代表着何夕历史之中的明朝,与而今这个明朝,或许不是一个明朝。

这如果是一个事实的话,就太让何夕不知所措了。

一时间何夕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了?

朱元璋可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情,会给何夕的认知带来这么大的冲击,而是淡然说道:“怎么不可能。这是锦衣卫报上来的东西,你自己看。”随即将一份文书扔到了桌面上。

何夕拿来一看,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郭桓在锦衣卫文书之中,不但不是贪官,甚至是在布政使之中,治行第一。历代粮税,教化,刑狱都有上佳的表现。甚至吏部有人提议,调郭桓入京,为户部侍郎。

当然了,这个动议,也是因为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朱元璋将中枢清理一空。虽然勉强填补了空缺,但是中枢的人手还是不够的。大量调地方得力官员入京,这也常态。

郭桓案爆发的时候,是在数年之后,那时候的郭桓就是户部侍郎。

何夕细细看过了,脑门嗡嗡作响,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记错了。或者郭桓这个人是入京之后,才迅速堕落的?

朱元璋语气平淡,说道:“何夕,你还有什么话说?”

何夕说道:“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是臣禀报陛下的,决计句句属实,没有一句虚言。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说道:“你的意思是,锦衣卫上上下下都在骗朕了?”

何夕说道:“臣不敢。”

一时间,何夕心乱如麻,不住在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这问题出在哪里?

朱元璋说道:“朕给你一个机会。数日之后,朕会安排秘书监派出人员,到各省布政司,审查账目。你专门去浙江走一趟。你自己给朕一个说法。”

“是。”何夕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还是相信历史记载不会出问题的。以人性推断,郭桓数年后能侵吞数以百万计的粮食。而今也不可能清清白白一尘不染。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