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725)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朱元璋看得要比燕王远太多了。

他已经估算了这里的成本。

估计开支最大的就是女工的工资,这是何夕心好,才给了一月七斗米的高价。他估计,即便这个价格砍一半,也是有人来的。不过辽东人口少,才显得人力如此精贵。

但是在南方,决计不会这个价格的。

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一些木头房子,还有一些机械。即便给机械估一个价格,虽然铁价的降低,也不会有多高的。

很容易扩大生产。

今日不过数千人。一两年之后,就能数万人,数十万人。到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与市场了。

为了今天一年数万两。将来的一年几十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利润。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什么是羊吃人?现在就是,不是羊吃人。是麻吃人。棉花吃人。都是同样的问题。

一瞬间朱元璋感觉到了头疼,他微微按着头,说道:“这里一切布匹,棉布也好麻布也好,不许往国内销售一匹,何夕,你不是在海上很有影响力。这些布匹只能卖到海外。不得有误。”

何夕说道:“是。”

他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

即便不卖到国内又如何?

市场是联动的。

虽然而今海外对大明布匹的要求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棉布,还是麻布。特别是这种上品麻布。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何夕很明白,市场并不是真得无穷无尽的。

一旦海外市场吃不下这么多布,自然会影响到国内。

即便不说别的。

这个纺织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辽东,高丽,都不足以供给,这里需要山东,河北,等地的原材料才能持续生产下去。

挡是挡不住的。

朱元璋不想再说。一摆手,说道:“朕累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吧。”

……

朱元璋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可以的。第二天的时候,就看不出昨日一点心绪波动了。

这一天朱元璋要看的是田庄。

对于种田,朱元璋是专业的。对于屯田,朱元璋也是专业的。他在渡江之初,就建立屯田制度,当时负责这一件事情的是康茂才。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建立的卫所制度。

屯田是卫所制度的核心所在。

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与他非常积极的粮食生产政策有关系。在什么地方,都注重粮食。这一点是张士诚,与陈友谅是没有办法比的。陈友谅穷兵黩武,对百姓死活并不在意。而张士诚不修田政,良田美地都为张士诚亲戚所有。权贵得多了,朝廷手中就少了。

所以说,朱元璋是这三个政权之中根基最深,最有韧劲,即便一时间不能取胜。只要僵持下去,胜利的一定是朱元璋。

在屯田这一件事情上,朱元璋并不是外行。

这高丽田庄,才开垦几个月。都是生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想要丰收,恐怕要等一两年。农业的节奏就是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说,就看不出什么东西了。

朱元璋首先看的是高丽田庄之中的待遇。每人每天多少口粮。然后再看工具。所有农具都是钢打造的。朱元璋看上面的刃口,稍稍打磨一下,就能当兵器来用。

朱元璋试着用了用这样的农具。比之前各种农具都好用太多了。

特别是他小时候,很多农具用的都是木头的。两者之间,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再然后看土地。

不得不说,东北的土地是很是给力的。非常肥沃。甚至朱元璋给出一个何夕都没有注意过的事实,朱元璋说道:“这里其实都是熟地。只是时间没有种,所以荒了开垦出来也很容易。估计明年熬一年,后年就差不多了。”

“熟地?”何夕细细看看下面的土地,他看不出来什么。

他到底没有亲自种过地,却不知道良田与生地,就在于土地上面几十公分厚的土层。经常种地的土地,土层已经适应了农作物的生长。或者说里面的微生物环境改变了。这才能长粮食丰收。

有经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没有经验的人。自然什么都看不出来。

何夕对于是熟的,有些吃惊,但是细细想来,也觉得正常。

毕竟辽东虽然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并不代表,辽东就没有繁华过,不说别的。就是元代辽东就有不少户口,说明当年辽东土地开垦数量,远远在现在之上。

这里又是靠近辽河,方便浇水的好地。曾经被开垦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完这些东西之后。

朱元璋说道:“庄稼,一在水,一在土。其他都是次要的。土看过了。那就却看水吧。”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