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271)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朱元璋沉思片刻,他也明白太平府距离南京这么近,几乎就是南京附属了。南京先天禀赋。已经朝廷中枢所在,不太适合大兴工矿。但是大明未来的工业中心距离南京太远,也不合适。
太平府就是朱元璋看来,很合适的存在。
说道:“那你去吧。不过,我已经下着诏书,招诸王回京。大抵在八月之前,你一定要回来。”
何夕一听时间,顿时明白了。
朱元璋担心,马皇后真过不了这个坎。在马皇后临走之前,让她见见孩子们。
只是何夕并没有想到。其中还有另外一个用意,朱元璋想要改变而今封藩政策。毕竟知道燕王靖难之事后,朱元璋进行了深刻反省。知道而今大明的封藩政策绝对是有问题的。必须改变。
只是他能沉得住气,一年时间都没有动。而今才算是进入实施阶段。
在实施之前,总是要与孩子们商量一二。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纵然出了靖难之战,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已经是他最信任的团体。他调整封藩政策,与增加大明宗室的力量,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是。”何夕说道。
……
聚宝门外,宋麟一身白衣,抱着一个坛子,乃是宋讷的骨灰。
宋讷一切官职被剥夺。朝廷的照顾就没有了。而宋讷本身就是一个清官。一直住在国子监值房之中,连私宅都没有。身上没有多钱,而今死了也没有多少遗产。
在这个时代,将灵柩转运千里,路费是非常高的。别的不说,就是长江上找船家,你不多给些钱,人家是不拉死人的。
而且圣旨催促得急。
宋麟能怎么办?只能烧成骨灰,带在身上。回滑县老家。
“宋公子留步。我家大人在祭奠宋老先生。”何夕的管家杨震在拦住宋麟。
宋麟神情有些呆滞,木木的。一方面是因为宋讷的去世。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情冷暖了。之前宋讷是人人敬仰的宋夫子,而今的宋讷,却是被朝廷钦定的欺世盗名之辈。
一进一出,宋麟所遇见的境遇也就知道了。
宋麟传承宋讷家学,虽然不及宋讷,但也是儒家子弟,对父亲丧事是有规定,儒生不是和尚,是不讲究火葬的。儒家讲究侍死如侍生,宋麟有多想将宋讷的尸体带回家乡安葬。在最后不得不将父亲的尸体给烧了,宋麟就有多痛苦,多难受。
他几乎是跪遍了所有旧识,就是筹集不到一笔能将父亲送回家的路费。
在如此打击之下,宋麟就好像抽了魂一般。如行尸走肉。
宋麟木木的跟着杨震走到一边,却见远远搭了灵棚。放上宋讷之牌位。何夕与安庆公主早就等在这里,等宋麟走过,在搭好了灵棚之中,规规矩矩的行礼叩拜。
这就是路祭。一般是亲朋好友在出殡的时候做的。
只是宋麟此刻从南京回京,带着骨灰,虽然不是出殡,但与出殡差不多了。一个来送的人都没有,此刻唯有何夕过来。一是热泪涌出。三十岁的汉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其实,宋讷的冷遇也不是能全怪别人薄情寡义。因为真正与宋讷交情深厚的人,几乎被扫地出了南京城中。留下来的人与宋讷的关系本来就不大好。
宋讷秉承儒家之道,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本身就没有多少亲密的朋友。
只是宋麟却受不了。宋讷为了维护正道,不惜如此。却落得如此下场。皇帝的雷霆之怒,宋麟是有预料的。有准备的。甚至已经准备好阖家赴死。但是周围的冷遇,却是他想不到的。
他甚至在想,父亲如此是为了什么?
第六十一章 理想的悲剧
宋麟如此行为,让何夕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何夕对宋讷的种种,而今也人死债消了。而今想想,他也从宋讷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宋讷或许不是完人。但正如朱元璋评价一样,学问人品无可挑剔。
或许很多人将四书五经,当成了荣华富贵的敲门砖。而宋讷不是。他正是以四书五经的内容作为为人做事的根本。
这样的人,纵然是敌人,也是令人钦佩的。
何夕也觉得宋讷罪不至死。今日之事,颇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觉。何夕内心有愧疚,这才拜祭一二。也算是了一桩心事。实际上,何夕没有想过弄这么大的架势,在聚宝门外码头上,搭建棚子,派几十个人上百人忙活,等等。但是安庆公主坚持。
因为这是皇家体面。
何夕作为驸马,做事情不能太小家子气了。
既然祭拜,怎么能简简单单去问候一下。而且何夕知道宋家的遭遇之后,也是于心不忍,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