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257)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何夕说道:“其实,有些话,臣也早就想与殿下说了,既然殿下来这里,臣就一并说了。”
太子说道:“孤洗耳恭听。”
何夕说道:“殿下,天下之间的学问,不仅仅在大道之上,在诸多小道上也在,就比如今日之事。臣估计过,如果这个机器完成之后,每一张报纸的成本,不会高于一文钱。”
“当然了,内容方面的成本还没有计算。”
太子一愣,说道;“一文钱。”
在太子看来,内容方面要什么成本啊?秘书监里面的人都是吃着朝廷俸禄,难道还另给钱不成。但是何夕却计算过了,如果一家报社,有编辑记者等等一大摊子。在大明文盲居多的时代,这些文化人的工资绝对不低。所以,这些钱摊在报纸成本上。万分成本,也不过两三文。如果卖得更多,也能更便宜。
也就是报纸价格可以在四文,甚至更低。
民国时期的报纸的价格,也不过四分钱。至于民国时期的四分钱,与洪武年间的四文钱之间,谁更值钱,就不是何夕所能知道的了。
不过,这个价格即便高一点,也有大规模推广的意义的。
只是何夕在成本核算上,忽略了两点,那就大规模采购对纸张油墨的影响。毕竟,与工业时代不同,工业时代,是采购量越大,越便宜,但是工业时代之前,却是相反的逻辑。是采购量越大,就会越贵。
没有机械化大生产,很多东西的产量是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的,是很难提高的。不会因为采购量增大,而更便宜,反而因为采购量越大,物以稀为贵,变得更贵了。
这就是生产力的不足。
何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那六百年后的理所当然,代入而今成本核算之中。此刻,何夕还不知道有如此之漏洞,还在信誓旦旦给太子讲解。
第五十二章 工理学院
太子说道:“如此说来,这报纸的开支就少之又少了。”
“不。”何夕说道;“这代表着,报纸可以对外售卖,甚至可以盈利了。”
太子一愣,说道:“这东西,不仅仅不用贴钱,还能赚钱?”
何夕说道:“正是。殿下这一正一反,正是工匠学问的意义所在。”
太子迷迷糊糊地说道:“用你的话说,就是提高了生产力?”
何夕大喜,这一番话从太子口中说出来,让何夕高兴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太子不知道何夕的底细,所以没有未来的背书。太子虽然不能说是儒生,但也是读圣贤书长大,比较偏向儒生一点。能让太子理解他的学说,这代表很多人也是能理解的。不要说,太子的身份影响。
可以说,太子这一句话,就是何夕这小半年工作成绩的肯定。
何夕高兴地说道:“正是。所以臣有一个想法,想要建立一所学堂,传授这些学问。”
太子说道:“不错,这一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剩下的我与父亲说。只是朝廷仅仅能给一些拨款。剩下的事情,就只能你自己去办了。”
何夕说道:“请殿下放心,臣担任山长,绝对会将这一件事情给办好的。”
太子一愣,说道;“你担任山长?你之前有一个工匠徒弟,已经有人非议了。而今又担任这学校的山长,这——”
何夕说道;“圣人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臣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所有非议之人,不过是不明圣人之教诲,或者他们有意去误解。”
太子微微一笑,说道;“何弟说笑了,有意误解什么?”
何夕说道;“殿下,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资源。”
太子一愣,心中若有所悟。太子政治敏感度十分高,何夕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让他想到了很多很多。不过他更意识到一点,就是这个问题,不能再谈下去了。
太子说道;“这学校,可曾起名字了?”
何夕说道;“臣以为叫大明理工学院吧。”
太子说道:“国名冠之,有些太大。而理在公前,固然不错,但也太大了一点,不如换一下,叫工理学院。”
说到底,太子不是太赞同何夕的想法,不过,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知道何夕的做法是有用的。就要支持。但是支持的同时,也不想让事情闹得太大。
大明要去掉。理工,也变成工理。
理工或许是道理与工程。而变成了工理,就变成了工匠之理。这范围一下子缩小了。
何夕虽然惋惜,这个自己熟悉的名字,变成面目全非了,不过,不重要,只要这学堂建立起来就行了,即便今后所谓理工学院,变成工理学院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