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2010)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如果失败自然不用说。

不过,枢密院上下都觉得,燕王是不会败的。

毕竟双方的武器存在代差,军队也存在代差,更不要说。燕王可以用钱在大明买到足够的武器,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燕王本人,也是一个大将。这种情况下,还能失败,才是咄咄怪事。

如此一来,当初协助燕王进攻的那一个团禁军,可是立下的大功,燕王自然有赏赐不说,朝廷也不会亏待的。

毕竟,燕王赏赐了,朝廷不赏赐,将来外镇的禁军,就不听朝廷的话了。这才是大问题的。

当然了,受燕王赏赐的军队,会成建制撤回来,派其他军队过去。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刺激了大明军队的热情。

建功立业的热情。

更不要说,征南这一件事情,何夕在定国是会上答应过的。

当然了,那时候的征南仅仅是从云南出发去打缅甸。其实这一战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何夕答应的事情,自然不会食言。

不过,何夕限制了规模。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几条。第一,就是后勤问题。云贵的道路,根本不能保证大军通行。再加上火器部队对后勤的需要,不是冷兵器时代可比的。

何夕召集人马计算过。

维持前线一支军队长期处于战斗状态,是很难的。所以,前线仅仅动用了两个团的禁军,其他的都是当地的卫所军队。

这才是最经济的打法。

第二,就是因为缅甸的地形与气候,还有环境。何夕也觉得不应该发起大规模作战。

如果说,打缅甸,就好像是南北决战一般,一场大会战,就能平定的,何夕咬咬牙,跺跺脚,也就是下定决心了。

也就是一把的事情。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缅甸地广人稀,丛林密布。

里面想要藏人,想要躲人,外来的军队,很难找到的。

而且因为气候的原因,北方大军在这里久留,并不是一件好事。别的不说,单单说疫病,就足够要人命了。

更不要说,缅甸看似一个整体,但实际上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很难团结下来,甚至打不起大会战。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不是别的。就是打一场征服之战。

征服,服者,赋也。征服,就是打得的对方臣服,送上贡品就行了。

这也是春秋时期,常见的战斗方式。双方不绝人之嗣,打败了,只要臣服,给钱,或者其他的。战胜一方,就会放过他们。

这并不是他们迂腐,而是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

第四十四章 安南之战的开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时地广人稀,即便打下地方,管理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下,要一些纯粹的经济利益才是最划算的。

而缅甸就是这样的。

不否定缅甸的核心地带,已经是相当繁华了。毕竟缅甸说起来也算是古印度文明辐射的一部分,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但是除却少数地方之外,很多地方都地广人稀,被大自然分割在不同地方,派人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赔本。

这其实为什么之前大明朝廷对这里只要他们自己承认是大明的藩属就行了。

实在是朱元璋刚刚开始说,得之不足以广地。却靡费甚多,得不偿失。至于各地土司上缴的所谓贡品,大明朝廷也看不上。

从经济利益上来说,这些土司最好不给大明朝廷找麻烦。就是最大的好处了。

别的什么的,大明朝廷想都没有想过。

针对这种情况,何夕认为想打下缅甸,最好的办法,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缓战为上,速战为下。

所以,何夕最后决定,就是从南方士卒之中挑选一万多人,派到了云南,这些人都是南方人。他们对缅甸哪里的气候要适应的多。

更重要的并不是打仗,而是说服这些土司转投朝廷。

于是,一万多人,在缅甸长期作战,甚至可以说督战,领着一帮听话的土司,打另外不听话的土司,而后面的百姓,正在日复一日的修建道路。

就这样一点点的向南方蚕食。

看上去不利落,没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但是总体上来说,却也算得上顺利。最重要的是省钱。

反正不死完最后一个土司兵,大明天兵是不会下场的。而大明天兵最好的武器,其实并不是火铳火炮,而是大明生产的工业品。从南京运到前线的东西,一转手就有好几倍的价格。

足以让这些土司兵觉得买命都值了。何必需要自己动手。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