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764)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庭州城中有北军的一个团。乃是邓家子弟兵。
邓镇在北军之中的定位很尴尬。但问题是,邓镇一脉在军中影响力一直是有很大的。总不能因为邓镇的问题,全部给杀了吧。经过一系列清洗邓镇一脉的影响力已经很低了。
最后一点影响力也被塞进这个团里,踢到西域,因为路程的原因。
这个团大部分火炮都留在后面,只带了几门火炮。但即便如此,这也是相当犀利的。是庭州的定海神针的。
但是不管是火器,最重要的都是火药,没有火药,这些武器都什么也不是。
而西域与中原相隔太远了。后方的粮草都很难送上来,更不要说是火药了。城池各方面不行,也就让火药消耗巨大。这种情况下,如果敌人再进攻几次,死上万余人。张玉也只能与敌人短兵相接了。
这也是为什么燕王要冒险一击的原因。
还好。在最后关头,帖木儿终于撤军了。
张玉有一种感觉。这个时候,燕王在西域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帖木儿在这里大加屠戮,对燕王也是好事。毕竟燕王对北疆蒙古人再怎么怀柔,但也不能摆脱一件事情,那就是燕王是征服者。
很难让他们立即臣服。
但是帖木儿的到来告诉这些人,并不是没有一个征服者都如燕王这么好说话,燕王最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中原的货物。带来先进的生产力,以及其他的好处的。
但是西边的蒙古人倒是同族,但是他们这只会带来献血与战争。
如何选择也就很简单了。
虽然说,在帖木儿手下,当地百姓折损了很多。但是剩下的应该对大明归心了。
张玉高兴之余,立即派人想办法通知燕王立即回来不提。
这一场大战,也就尘埃落定了。
不过,这是燕王与帖木儿第一次交锋,但决计不会是最后一次交锋。
第九十二章 燕王督促西进
帖木儿撤军并不代表所有事情都结束了。
燕王回军,跟随燕王冒险出击的将士,死伤惨重。折损将校不少。毕竟,冒险烧了帖木儿的粮草。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进攻,而是撤退。是从帖木儿大军合围之中撤出来。
纵然燕王用兵如神,也不能不有所损伤。
一些将士受伤之后,连续作战,身体不能支撑。缺医少药之余,也不能跟随大军连续机动。有人自杀,有人让别人给一个痛快的。
其中艰难不必多言。
回到庭州之后,更是发现死在城下的尸体。就有近十万具,其中还多次停战收敛尸体,毕竟尸体太多,也妨碍攻城,而战场收尸,也是双方都要恪守的战争礼节,除非那一方丧心病狂到一点底线都没有了,否则都会遵守的。
但是近十万具尸体,对北疆是一个什么概念。
须知大明人口才过亿,十万男丁,对某一个县某一府也是不能承受之重。而西域总体人口,才几百万之多。几乎壮丁都必须征召作战。近十万的死亡,可以说给北疆地区人口结构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打击,如果不引入外来人口,单单靠自然恢复,恐怕两三代人都恢复不过来。
整个北疆元气大伤。
即便这些剩余的蒙古人转头效忠燕王。但是对于燕王来说,用处也不是太大了。
是一个烂摊子。
让燕王很是头疼。
不过燕王面对这个烂摊子,最大的想法就是先上书北京报捷,然后再次督促北京西进。
原因很简单,燕王面对的一切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问题。如果能打通北京的联系,即便是不能从北京那边得到一些好处,但只要打通北京的商道。就足够燕王获得一些好处了。
毕竟西域连同西方。
虽然说燕王与帖木儿敌对的局面很长时间不会改变的。这对商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代表,商路就断绝了。
蒙古人打仗从来不断绝商路,即便而今双方敌对,商人行商的风险,大大增加,但是再怎么增加,也还能连通,别的不说,就说帖木儿麾下的一些将领,难道就不搞走私吗?
其实,燕王也与西北宋家搞一些走私,将西域货物专卖到中原去的。但是效果并不好。
一方面,是燕王与南京朝廷的敌对关系。
有这个关系,但关系不大。
毕竟,燕王在南京也是有人脉关系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打仗归打仗,多年的交情归交情。走私这一件事其实管得并不是那么严的。
问题是,北京市场的购买力,是远超过南京市场的。
工业革命是财富爆炸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