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756)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楚王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毕竟,楚王与儒生打交道更容易互相理解,不容易造成战略误判。

同样的情况,东王与西王岂能不会学习。

于是,东王与西王都开始了学习儒学。或者说汉化。他们开始给自己取汉名,并且建立周制的国家体制,重新理顺上下关系之后,东西两王的战斗力并没有显著提升,但是内部却是团结了很多。

不要小看儒家这一套秩序。不要说太远的。单单说爪哇为什么分裂成为东西两国,不久是内部秩序崩溃的结果。如果当时他们信奉儒学,那么他们内部发生一场激烈的内斗,也不至于分崩成为两个国家,让何夕有机可乘。

爪哇吃了大亏之后,对汉学接受程度那是相当高。甚至很多日本人因为日本亡国的缘故,逃到了南洋,就因为懂汉话,就被请到各地,以上宾待之。

总之,任何懂的汉人知识的人,都是非常宝贵的。

何夕的学说在南洋传播的最广。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爪哇被何夕打得最疼。所以才越发服气何夕。

所以整个南洋也是除却北京辽东之外,何夕新学才是显学。

东西爪哇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力也一日强过一日,这就是楚王已经很厉害了,却一时间不能灭掉两国的原因,他们已经今非昔比了。

而楚国的情况,也是南洋诸侯国缩影。

开战以来这三年,南北交战,商路断绝,土著反扑,但是随着与北京的商道再次打通,天量的货物再次来到南洋,之前各种情况,都一一平定。

虽然有些诸侯国在这一波战乱之中表现很拉胯。但是总体上却没有出现失陷都城的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南洋总督府在,陆仲亨作为老将,将陆家都压到南洋,岂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下面情况紧急,陆仲亨或亲自带队,或者召集附近诸侯支援。

将各地的战乱都平定了。

而今,就南洋整体来说,他们其实已经有抽调数万大军干预中原战事的能力。

只是南洋诸王在来之前,都有过沟通,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才有了这一次大会,大家有事情要当面沟通。

第八十七章

等诸王到来之后,这一场会议就召开了。

陆仲亨自然也在会议之中,他虽然不是诸侯,但是在南洋的地位,不在诸侯王之下,南洋总督府几乎就是陆家的私兵了。如果单单算武力的话,陆仲亨才是最强大的。

不过陆仲亨并不能养活这么多军队,他靠得是诸国提高的赋税。毕竟,在南洋诸国都需要这一支武力存在。大部分封国根基浅薄,武力并不强大。

而周国虽然最富裕。但是武力上未必能强得过楚国,他也愿意与陆家有更深层的结盟。

让陆家站在他这里。

陆仲亨在这里自然也有一席之位。

只是陆仲亨在这一件事情,却不发言。

原因很简单,陆仲亨到底不是王爷。诸王虽然在外,但是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们联合起来,几乎等于朱家。所以对于朱雄英与朱允炆之间的矛盾。他们是有说话的分的。

但是陆仲亨是什么人?他是一个外人,再过分一点,是臣子。

在这样的事情,他是没有开口的余地的。

说出来也徒徒惹祸。

而且陆仲亨也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南洋诸王根基已经很深了。而且有连接在一起的趋势。特别是在对中原朝廷的时候。

今后不管那一位登上皇位,他们对南洋这些叔王,也不好下手。但是对于陆家可就不一样了。

陆仲亨仅仅是南洋总督,但是南洋总督可不是可以世袭的官职。朝廷允许世袭是可以的。朝廷不允许也是可以的。须知,即便号称世镇云南的沐家,其实也有好几次被拿下,最后是发现没有比沐家更合适的人,才形成了惯例。

陆仲亨可不敢得罪任何一个人。

陆仲亨不开口,下面诸王意见不一样。

楚王说道:“我等远在南洋,不知道朝廷情况,而今双方战事连接,我们而今说什么也晚了,最好什么也不要做了。而且将来不管谁上台,他们嫉恨我们,那就不好了。”

楚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楚王兵力最强,但是他是最难干涉中原的。一方面是距离最远,另外一方面就是卧榻之间有敌人。那就是东西两王,不干掉他们,楚王兵力是抽调不出来的。

没有实际的兵力,说话不硬气,那又何必插足。

更重要的是,楚王并不觉得插足其间有什么利益。

周王却说的:“不然,父皇拟定的藩王金册上,可是有拱卫皇室之权,而今天下纷乱,久战不决,正是我们这些叔王插手的时候,有什么作用先不说,单单说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再有这样的事情,谁还会管我们?”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