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715)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杨溥去的地方不是别的地方。

就是南京。

他要与某些死磕到底。

他来到南京之后,没有直接去告御状。

聪明人就是不会吃第二次亏。

他之前直接去找县令,才有了今日之下场,哪里不吸取教训,他在南京以抄写为生。虽然说,活字印刷,铜板印刷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传承千年的手抄本,还有一定的价值。

比如很多佛教,只需手抄。表示诚意。

而达官贵人,后宅怨妇。自然不会自己抄写了。他们只是出钱,让人抄写。寺院常年有这样的活计。杨溥就这样苟在南京小半年,很多脉络都理清了。

也搞清楚了县官在官场上的靠山。

毕竟大部分消息,都不是保密的。这年头很多人都没有保密意思。只是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些信息的。而南京更是天下信息的汇集地,你想要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第六十二章 小案子

杨溥在政治上有非常敏锐的嗅觉。这种嗅觉更是让他感受到朝廷风雨要来的气氛。

这一点,就很了不起。朝廷上层很多人已经感觉到了。但是大部分朝廷中下层官员,还有很多老百姓,更不知道什么事情要发生了。杨溥更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写了一封稿件,想办法投降亲近丁显的官报。

杨溥这一段时间,自然没有仅仅抄写经书,更是想其他办法赚钱,其中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给报社写稿件。杨溥文学水平也是有的。他更是趁着这个机会,摸清楚这报社后面的情况。

杨溥的这一封稿件,可以说正合丁显的心意。

这一封稿件转了几手,到了丁显手中。

丁显看过,不由大为高兴。

因为杨溥这一篇稿件的核心问题,就是方孝孺废弃祖制。

先指出朱元璋在田制上进行的种种努力,想尽办法清丈田亩。但是朱允炆登基以来,以前清丈出来的田亩数量,开始减少。甚至有种种横征暴敛之举。将他杨家的事情,以及他收集的其他案例一一列举上去。

有司之罪也。更从各个方面说明这一件事情的问题,就是方孝孺身上。

方孝孺有意废弃洪武旧制。

这是大逆不道。

丁显为什么高兴。因为文字也是一种力量。

方孝孺的支持着们,大多是儒生,他们都是高举敬天法祖的牌匾。杨溥用洪武皇帝压他,让他们无话可说。

不过,即便杨溥这一篇文章再好,但是仅仅是一篇文章。只是这一篇文章来得太是时候了。正是丁显想要动手的时候。

如果在平日,这样的文章根本不可能登上官报,杨溥想列举的案例根本不可能登上去。而今丁显却唯恐不够,更是让下面告诉杨溥,让他可以看刑部以及其他朝廷文档,重新修订。

于是三日之后,这一篇文章,正式登上官报。

上朝之前,方孝孺已经看到了官报。他看得双手发抖。

愤怒之极。

这种愤怒并不是冲杨溥而去的,也不是冲着丁显而去的,更不是冲着朱允炆而去的。而是对于某些人自己的支持者而去的。

方孝孺内心之中悲愤之极,暗道:“他们就敢?他们怎么敢啊?”

方孝孺从来对洪武制度不满意,他觉得洪武知道应该放松一些。太严了。下面受不了。但是这种放松,并不是放他们横征暴敛,去残民的。

方孝孺觉得放宽,就是开科举,给士大夫出头之路,并给秀才,举人的功名。并给出免税待遇,为朝廷收拢天下人心。并在政策上柔化,容易拖欠赋税,时间长了,可以免一些。

等等。

但是下面人将事情做成什么样子的。擅自加税,有加三成的。有加五成的,有翻倍的。简直是刮地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种问题,府县故意不交税。但实际上已经收了,对上面报欠税,等待减免等等。

无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事情,方孝孺想都想不到,但是他们都能玩得出来。

这就是方孝孺的弱点了。

方孝孺离公文太近,现实太远了。

须知即便丁显,他虽然没有出过京,但是报社做了好几年,对大明官朝是什么样子,比方孝孺明白太多了。

方孝孺太不容易被骗了。

就这样早朝开始了。

早朝之上,朱允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这报纸扔在方孝孺面前,说道:“方大人,这一件事情,你怎么看?”

方孝孺跪倒到底,说道:“臣御下不严,出了此等事情,臣有罪。只是臣断然没有改易先帝之道的心思,还请陛下明鉴。”

方孝孺不管有没有这个心思,他都不能承认。御下不严,是能力问题,如果想改易先帝之道,那是态度问题,前者最多会被重罚。后者却很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