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688)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或许有一些东西,盛庸还是不明白,但是这已经足够了,那些不明白的东西,盛庸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推敲出来。此刻盛庸才敢说,北军的一切都在他的眼中。

他可以完全复制北军的一切战法。在这个收获之前,区区几个府,几千人的伤亡,根本不算什么。盛庸内心火热的想到。

第四十五章 纪纲

不管怎么说,北军与南军的大规模交锋在冬天来临之前暂时停止了。

谁都知道这仅仅是一个暂停。

甚至真到了寒冬腊月,盛庸还会紧张一段时间,无他,就是看黄河结冰的情况。

黄河结冰不代表,大军能够踏冰而过。毕竟结冰与结冰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整个河道被冻结实了,那什么都不用说了,踏冰而过。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冰层不厚的话,那才是灾难性的事件,一旦行走在河道中间,冰层断裂,进退不得。

这还是个人行动,如果行军,对冰层的要求就更高,几乎不将河道冻实,是不可能行动的。

也就是说,除非天气奇寒,冬天只有最冷的一个多月才能踏冰过河。甚至有一些冬天是暖冬,黄河根本不冻结。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暖和的时代,黄河冻结也是小概率事件。

整个明代大部分都是小冰河季,但是就明初而言,还有一个气候变暖的时代。

对于盛庸来言,冬季最冷的时候,他还要来巡视黄河,而此刻,他却要去见傅友德。

给傅友德汇报前线战况,与自己的收获。

趁着这一段时间,继续推行军事改革。以期待明年进行反攻。

……

盛庸南下的时候。

姚广孝掀开帘子,看见南京繁华的街道,感叹一声,说道:“我又回来了。”

南京本来就是朱元璋重点经营的地方,也是在南方少有的有工业基础的城市,这些工业基础也是少府带来的。而且南京本来就是长江上的贸易中心。

天下四方货物都在南京流通。

而工业革命带来大量商品流通。

更是给南京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不要忘记了。洪武年间,朱元璋几乎没有征收过南京以及南京附近府县的赋税,当然了,这是指田赋。

以回报当年征战天下,南京父老对朱元璋的支持。

如此一来,也给南京带来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

所以,单单从南京来看,自从朱元璋占据之后,一直在繁华与更繁华之中。如果说苏州的繁华,是唐宋以来数百年积累所致,南京的繁华,就是大明开国以来政策倾斜所致。

与大明国运息息相关。

姚广孝虽然见惯了北京的一日繁华过一日,但是今日来到了南京,依然觉得,北京比南京缺少了底蕴,最大的底蕴大概是京师文华之气。或者说,南京城中有一些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中下层官员,或者押宝在朱元璋身上的很多人员,他们或许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也算是小有家产。他们是南京市民繁华根本。

而北京虽然产出很多物资,但是北京本地却没有这样的消费群体,或者说这样的消费群体并不大。北京本地的产出,大多都是卖到各地,北京本地消费的并不是太多的。

这些情况都反应在市面上了。

姚广孝或许并不知道这些,但是他能看出来。

姚广孝对南京很熟悉,他来到南京之后,并没有直接开始行动,开始探查南京市面,各种物资的物价消费规模等等。

这样的做法,让姚广孝身边的人吓了一跳。

姚广孝身边的就是纪纲。

历史上纪纲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燕王打到德州之后,他就投奔燕王。而今却又不一样。

纪纲是德州人,在开战之后,德州就为北京所有。后来退出。纪纲思索之后,决定投奔北京,原因很简单,纪纲在南京体系之下是很难出头的。

纪纲弓马娴熟,本来想在军中出头,但是奈何,军事改革之后,军队对弓马娴熟要求很低。很多将士不喜欢火器,弓马不错。毕竟洪武开国不远,武风正盛。

很多人其实不愿意自己从小学习的技能一下子作废。只能去骑兵了。

这样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北军骑兵的素质。毕竟骑兵的名额是有限的。没有一点本事,只能去步卒端火铳了。

纪纲的弓马娴熟,那是指读书人之中,放到军中。也不过尔尔。他即便去了骑兵也不可能有高位。投军不成。那从文怎么样?

从文可以的。

毕竟在古代不管哪一个时代,都是缺少读书人的。

纪纲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读书人。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