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648)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而且何夕对民间高利贷看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了。毕竟在何夕看来,民间高利贷本身就是地主剥削农民的金融手段。正因为如此,官府出台任何命令,都是形同虚设。根本不可能禁止民间高利贷。
无非一阵风,过了一阵子,就是死灰复燃了。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大明新生的银行家们正嗷嗷待哺,出了大血的他们,真想办法回血的。而何夕给出的法令,哪里是让府县去办。其实是让这些银行家们去办。
能战胜一个阶级的,只有另外一个阶级。
朝廷在这上面,其实无能为力。不可能下乡一个个去查,朝廷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而这些银行家有啊。而且干掉一个放高利贷的,他们就有一片市场。
在金钱面前,他们是非常有动力的。
这一场运动之中。
朝廷得到了脏物,放高利贷的人自然是有本钱的。大多数地方的地主。足以弥补朝廷的财政缺口,百姓得到了低利率贷款,让百姓从一旦借贷必然卖儿卖女都还不起的定律之中解脱出来。虽然说,这利率放在现在也不低,但是最少比高利贷要好多了。银行家们获得了市场。乃至于存款。
新生的银行稳定了。
第二十章 一亿三千万元
看似三赢的方案,其实有一家是输的。不是别的。就是北方的地主。
这一场风波之后,存在以收租并用其他相关收益经营的地主,已经不存在了。
原因有这样几个。
地主的收益其实并不仅仅是田租。其实田租才几个钱啊。
地主的收益有,田租。不管灾年,还是荒年都不能变。其次佃户的无偿劳动,也就是地主可以随意让佃户去给自己干活,一般情况下,没有报酬的。第三也就是金融剥削了。通过放高利贷,将佃户剥削的干净,让佃户从佃户变成家奴。
变成了地主的财产。
而现在,首先何夕在北京这些年,将北方的劳动力价格提高了不少。以至于何夕军费都高了。平均军饷二十两,固然有很多将领军饷很高,大部分士卒的军饷也在十几两。要知道明末的军队军饷也才这个数字。
但是明初的银子与明末的银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价格。毕竟万历年间到明末,西方输入白银最少六亿两。
即便何夕想办法增发货币,而今的一元也要比明末的一两值钱。
何夕不是不想压缩军费,奈何一些工厂给出的工钱,已经到了一年十两了。甚至一些技术工人还能更多的。上战场的人,总不比不上工人吧?
如果是那样,谁给朝廷卖命啊?
如此一来,劳动力价格提高,田租就不能高。高的话就没有人种了。
然后就是新农具的增加,让劳动效率提高。很多佃户都去自己开荒了。咬咬牙就有自己的土地了。开荒的成本降低。
地主唯一能赚取超额利润的地方,就是高利贷了。
毕竟,农业生产的风险太大了。说实话,这几年虽然打仗,大体上算是风调雨顺,没有大旱,也没有大水。但是即便如此,傅友德人造的洪水,依旧让很佃户无法承受。
佃户,乃至于自耕农是很难对抗农业生产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地主就能出来用高利贷收割了。
而今高利贷也没有办法经营了。
土地对地主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种地几乎成为一个不赚钱的买卖。这还是粮食处于高价的情况下。
其实真正研究古代粮食价格,就会发现,从土地价格来说,种地根本是不赚钱的生意。就好像是房地产一样,如果指望将房子租出去,收取房租来收回成本,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地主都不是想通过种地来收回成本的。
他们一方面是指望土地上附属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很多地主的财产,都是在官场上捞的。他们不指望能够赚钱,只是想要土地能够保值就行了。
而今土地金融属性也没有了。
不可能通过土地附属权力来剥削佃户,也不可能保值了。无他,在新农具的推行之下,大量的土地正在开垦之中。土地的价格不下降就是一件好事。还想升值保值,想的美。
如此一来,地主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第一,是真耕读传家。
也就是参加劳动。因为农具更新,每一个人可以耕种的土地都增加了。如果当一个农民的话,其实也有赚头的,读书人不用亲自劳动,但是组织劳动,却是可以的。也就是成为经营的地主。
不是食利性地主。
毕竟如果种粮食的话,土地是很难回本的。这仅仅限于种粮食的。如果是种经济作物。却是另外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