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468)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但是这也是需要适度的。

何夕也不知道,南京方面什么时候开始反制。也不知道,大明经济的极限在什么地方,要知道,朱元璋发宝钞的时候,刚刚开始也是很值钱的。但是打仗一多,就变成了废纸了。

何夕虽然对而今的钞票进行了一系列运作。但是本质上,他与朱元璋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他可不愿意与朱元璋面对同样的后果。所以在花钱上面,何夕尽量不大手大脚的。

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而大明本来就由各种各样的劳役。而今何夕已经在北京推行新法,也就是废除了其他的徭役,只有兵役了,须知,其他徭役,百姓是可以自带干粮的。何夕为什么要为这个花钱?

这是一个成本问题。

只是刘璟的话说服了他。

刘璟让民壮以自己的月钱为担保,贷款买农具。

一整套钢铁农具,价格是相当高的。百姓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么多钱。但是民壮有了月钱就有了担保,这钱本质上是在账上转一圈,就到了钢铁厂。

而这一圈,却让广大农村进入了钞票的循环之中。

要知道,各地百姓很多时候是不用钞票的,银两用得也少。

先不说后面的计划,单单大量钢铁农具有了出路,给北京很多厂家带来了生意。不管怎么运作,河北的粮食产量一定会有一个提升。而且钞票在农村有了使用场景,那么将来用钞票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就由了基础。

至于何夕的农场计划。

刘璟自然会加以引导。

毕竟河北与辽东不同,辽东的土地是国家的。是朝廷的。刘璟在分发土地下去的时候,做出一些调整,下面的人只有欣然从命的份。毕竟,让他们得到土地,已经是占了天大的便宜,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更不要说,那些在农场做工的人,也熟悉更适合了农场的工具。更适合这种办法。

而河北产权复杂,如果从上到下的推广,遇见的问题很多,很容易出事,而今大战在即,河北就是前线,更为重要。一旦搞出民变之类的事情,对上上下下都不好交代。

这一件事情,很有可能推广不下去了。

故而,刘璟宁肯慢一点,稳一点,想办法的以利益引诱,让地方有人自发的进行这样的改革。然后官府再加以确定,等将来天下太平之后,再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

这种思路与何夕对于兵役上的想法,相差不大。

何夕自然就同意。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有太多聪明人了。比如刘璟。刘璟给民壮发月钱的做法,很明显是学习了何夕一些经济手段。看似朝廷今后每年都要发一笔钱,其实是将农村纳入钞票经济流通体系之中。

大明毕竟是一个农业社会。对于小老百姓来说,他们不想要北京生产的好东西,比如农具。不是不想,是没有钱。

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很难换来钱的,也不需要钱。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很多读书人,都是用家中母亲,或者姐妹织布赚钱读书的。无他,家中一切自给自足,自己家的地,自己家的菜,自己家织布做衣服。根本不用钱,粮食蔬菜什么的,家家户户都有,也卖不上价格,也只有布匹才值钱。

才能换到钱。

而今也是一样的,而北方农村只会比南方农村更难搞到钱,这一点,从后世张居正一条变法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南方的银子多,市场经济对农村渗透多,百姓手中有钱,他们并不觉得,缴税交钱有什么不对。

而今却北方,特别是西北很多地方,却不是这样的。当地百姓想要搞到银子,要付出好几倍的代价,故而一条鞭法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怨声载道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璟给农村投钱的办法,可以说是妙笔。

如果能将大明农村全部纳入钞票的流通范围,何夕觉得,他就是将钞票超发十倍,进入十亿元的级别,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毕竟大明的经济体量再这里放着的。

只是之前都是分散的孤单的经济体系,而今将他们组织成一个大市场,对钞票的需求量就大太多了。

何夕心中还有一点疑虑,何夕说道:“刘兄,这一件事情,虽然说不可操之过急,但是而今南北相争,由不得我不心急,你真得觉得,会有人主动做这样的事情?”

“请大人放心,而今河北上下都缺人。我计算过,这种农村是有利可图的。有利可图的事情就一定有人做。”刘璟说道:“实在不行,我可以想办法,培养出几个典型来,引领风潮,也不迟啊。”

第一百零六章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