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392)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何夕打了一个招呼,一名骑兵到了雁门关下,与雁门关守军说了几句话,随即城头扔下一个筐,一封何夕的亲笔书信,放在其中,随即这个筐被拉了上去。
何夕见事情已经完成,随即带着数千骑兵离开了。
他没有再回大同,而是直接向东,回北京。
事已至此,北巡已经圆满结束了。
更多的事情在北京等着他。
……
晋王看着何夕的亲笔书信。冷笑一声,说道:“这一封书信都有谁看过?”
一个师爷打扮的人低声说道:“因为是何夕亲自送过来的,又是大庭广众之下,是以这里的内容,是瞒不过人的。”
晋王冷笑一声,说道:“何夕好手段。”
师爷看过何夕的书信,微微一震,他被何夕书信里面的东西给震惊住了。
无他,何夕给晋王画出的好大饼,裂土封国,全晋有之,世袭罔替,犹如海外封国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好处,但是不用看其他的了,仅仅这一条,就足够惊人了。
也是南京方面绝对开不出来的条件。
无他,何夕可以将山西封给晋王,是因为山西不是北京方面的。而晋王虽然在太原有影响力,甚至可以说雄踞太原,但是就是太原,有赵庸在,晋王也不是完全控制的。而且山西也不仅仅太原一地的。
所以山西大半都在南京控制下。
将山西封给晋王,朱允炆脑门被驴踢了,他身边的那些大臣们,也不会答应这一件事的。
师爷立即说道:“殿下,是不是上书分辩一二。”
晋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分辩什么?将这书信送给南京便是了。”
晋王自然知道,何夕没有按好心,即便他转投北边,等将来天下大定,他这个藩王,也是要被处理的。只是人的贪念很难控制的。即便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应该如此,但很多人依然泥足深陷。
无法自拔。
晋王此刻将书信原封送给南京,本意也很简单,奇货可居而已。他知道何夕开这个条件没按好心思,但是他需要这个价码来与南京讨价还价。
……
“该死。”朱允炆勃然大怒,说道:“三叔以为朕是何等人?”
这一封书信到了朱允炆的手中,朱允炆自然大怒。他觉得晋王是再威胁自己。如果不给晋王一个好价码。晋王就会投降北边,山西当北京之侧翼,实在是重要之极。
朱允文也知道轻重,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对晋王下重手。只是一口恶气,不知道何处出,他看见韩国公李祺,顿时找到出气的地方,说道:“韩国公,你不是说南雄侯,是元老宿将,此去必能建功,而今是怎么回事?先败于禹县,济南被兵,后陷大同,漠南为贼所用,天下当如何看朕,朕又有何面目去见祖宗于地下?”
韩国公李祺二话不说,跪倒在地上,说道:“臣知罪。”
其实李祺有很多话为赵庸辩解,赵庸手头没有兵,临时调任,而晋王是地头蛇,多年经营。赵庸一到,就能压制晋王,掌握一些主动权,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
但是韩国公李祺这一段时间,也摸清楚了朱允炆的脾气了。
比起朱元璋太稚嫩了。
朱元璋心思难测,很多人都揣摩不清楚。跟不上,而朱允炆的心思,李祺闭上眼都能想明白。朱允炆最生气的,并不是晋王如何?也不是北方战事,而是与北方开战之后,几次大大小小的交战,纷纷败绩。对朝野影响不好。
直接影响到了朱允炆的权威。
朱允炆生气是这个,而今问韩国公,明显带有迁怒的意思。
这个时候,是听不见去任何话的。韩国公硬去解释,不仅仅鸡同鸭讲,而有触怒朱允炆的风险。而今不是解释的时候,朱允炆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反正认个错,也不少块肉。
而且韩国公也知道,方孝孺是一个明白人。在关键时候会拉住朱允炆,不让朱允炆做傻事的。
在韩国公看来,南京朝廷的核心人物,并不是朱允炆,而是方孝孺。
果然,朱允炆见韩国公老老实实认罪,内心之中的火气更盛了。此刻朱允炆想发火,如果有人让他将这一口气发出来,气顺了。接下来就好办了。而韩国公李祺,这样认罪,在朱允炆看来,分明是瞧不起他,是软对抗。
故而朱允炆怒气更盛,正要说什么。
方孝孺立即说道:“陛下,此刻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谁的问题,而是如何应对晋王的意思,晋王关系山西得失,不可不慎重。”
方孝孺不是不知道朱允炆而今的怒气,但是方孝孺更知道,韩国公李祺可不是一个小臣弄臣,不是朱允炆可以随意发脾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