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371)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但是何夕转念一想,有些事情,真不好说,特别是宫闱之中的事情,谋于暗室,成于瞬息,很难查不出来的。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或许是可能的。
朱元璋真是正常死亡吗?
何夕也不敢百分百确定。
更重要的是,一来这个论断对何夕有利,二来,而今的安全公主明显是陷入情绪之中了。
何夕能感觉,安庆公主内心之中很自责。
何夕揣摩。安庆公主自责的地方,有两处,如果不是她将朱雄英养在身边,朱雄英也不会与太子妃吕氏不合,以至于吕氏支持自己的儿子夺嫡。以至于而今天下大乱,另外一处,就是何夕在这一场天下大乱的局面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而今这不光彩的角色给了朱元璋。
安庆内心深处的情绪,总要一个发泄的地方。这个时候,是讲理的时候吗?
不是。
何夕说道:“你不说,我还没有想过,而今想想,其中定然是有问题的。”
得到了何夕的肯定之后,安庆公主更是痛哭流涕。一阵大哭将内心之中的情绪发泄出来,之后就沉沉睡去了。何夕将安庆公主安置好之后,才传下命令,召集各路人马见面。
何夕的事情很多,可以说非常非常多。
首先要见的是杨士奇。
杨士奇见了何夕之后,直接汇报各地粮仓的情况。根本没有废话。
只是杨士奇却是知道何夕一直在往北京存粮食。
杨士奇之前觉得,这大概是以备万一,北京是大明北方的核心支柱,要养活这么多兵马,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当时杨士奇就觉得不太对,那就是高丽粮食,加上辽东的粮食,其实是可以供应北京的。
历史上的北京年消耗四百万石。但是而今的北京与历史不一样,而今的北京仅仅是陪都,没有那么多兵马需要保养,更不要说而今的卫所还是比较给力的,不仅仅不需要朝廷拨粮食,还能上缴种子粮地。
如此一来,再加上额外的辽东开发,高丽粮食,河北本地粮食,说北京有粮食缺口,那自然是有的。即便有了一些粮食产地,也不可能改变北方粮食不丰的现状。别的不说,漠南就是吃大明粮食。
这都是需求。
但是杨士奇觉得不应该屯那么多。
因为不经济。
前文说过,粮食存储是有耗损的,不谈每次晾晒的耗损,就当没有老鼠,不发霉生虫,但即便如此,几年下来,就变成陈粮,陈的年份多了,可就不能吃了。
这里面的消耗非常大。
杨士奇觉得,屯粮食自然是对的,但是也应当在一定范围之内补的。之前屯的粮食明显多了。
而今对照何夕所作所为?杨士奇如果不知道何夕是早有准备,他就不是杨士奇了。
只是事已如此,杨士奇与何夕关系如此紧密,他杨士奇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他还纠缠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基于已经上了贼船,最重要的是胜利,成功地将贼船转化为官船。其他的都是小节。
只是杨士奇不说,何夕却不能不说。
因为要统一思想。
虽然何夕传播了很多新学说,但是忠孝这些大节,何夕是不敢触动的。一来忠孝这个观念,已经从儒家观念,成为了大明普世价值观,何夕否定,简直是自绝于人民。
更不要说,忠孝这东西,即便千百年后,也不能否定,而今就能否定了?
同样一场战争,有没有正义性,对人心向背是很重要的,或许寻常士卒根本不在乎这些,毕竟,他们当兵打仗,无非是为了一口饭,更多的不过功名利禄。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但是,对于杨士奇这些文官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何夕必须与他们统一思想,最少要让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
何夕与杨士奇谈完粮食之后,何夕说道:“杨兄,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我在北方囤积这么多粮食?我是不是早有预谋?”
杨士奇说道:“不好奇。因为我与大人早就生死一体,不管大人做什么我都生死追随?”
何夕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听起来很让人感动。但是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同心同德,为同一个事业而奋斗的同志,而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这里面有一些事情,不可外传,但是我却给你说明白。殿下监国的圣旨,你也验看了,真的假的?”
杨士奇说道:“真的。”
何夕说道:“我来北京之前,先帝就已经确定了储位,就是殿下,就是让我辅佐殿下,先在北京变法,然后再推行天下,甚至有迁都北京之意,这些政策,你都知道,如果没有先帝,我能推行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