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1352)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他对军事上并不是太理解的。但是他是唐胜宗的后台,不能不为唐胜宗说话,唐胜宗自己说的就不全面,又经过李祺的转述。又能保留多少东西。

最后,朱允炆懂军事吗?

朱允炆历任老师,都是儒生,方孝孺为了怕朱允炆误入歧途,对朱允炆的学业看得很严,不让他接触异端邪说。说朱允炆对军事一点感觉都没有,那是假的。但是朱允炆对军事的感觉,大抵就是一本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家圣典,这毋庸置疑,但是绝大多数用孙子兵法打仗的人都打败了。因为孙子兵马讲的原则性问题,故而孙子兵法在古代,现代都有用的。但具有怎么用,就要结合当时的技术战术了。

单单读懂孙子兵法就觉得自己能百战百胜的人,大多都是傻子。

故而,即便让何夕给朱允炆来讲解新战法,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体力,人数为重,到火力为上。等等。朱允炆大概也是听不懂的。

毕竟,朱允炆在这上面的缺课太多了。

甚至火器使用的一些数学原则都不大懂,更不要说别的了。

所以,李祺给朱允炆讲这些东西,朱允炆的反应是什么?两个字:“狡辩。”

朱允炆恨不得让人将李祺拉下去斩了,但是他不能,韩国公一脉对他来说很重要。

朱允炆说道:“虽然说事出有因,但是到底是一场败仗,朕觉得,唐老将军,不足以托付北方重任,诸卿以为如何?”

朱允炆话都说道这里了,还能说什么?

韩国公李祺心中暗叹:“唐叔,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这一战,打得太难看了。”

朱允炆看向傅友德,说道:“国公,还是国公代朕走一趟吧。”

傅友德说道:“陛下有命,臣敢不从。”

朱允炆看向丁显,丁显点点头,随即开始排兵布阵了。

这一个多月,朱允炆完成了对朝廷上的初步清理与整顿,很多人都有了新的安排,比如刑部尚书张度,少府令黄子澄,翰林学士苏伯衡都被拿下了。

张度在家中自杀。

如此一来,传出去对朱允炆的名声不大好。

其实朱允炆对这些人生死并不在意,方孝孺对他们也不在意。

朱允炆对他们的生死不在意的原因是,朱元璋临死之前说的话,朱允炆对变法,对何夕的新学没有多少偏见,但是同样的朱允炆对推行新法也没有多少兴趣。这些何夕的人,杀不杀并不重要。最少没有要非杀不可的地步。

而方孝孺本人还是比较正直的。

方孝孺反对何夕,反对朱雄英登基,反对这一切,就方孝孺本人来说,他觉得他是没有一点私心的,几乎是一颗丹心可对天日的感觉,他要的是推翻新法,而不是杀人。

但是下面的人可没有那么高的品质了。

这些人争斗这么多年,而今倒台了,就轻轻的放过吗?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解缙一看风头不对,立即往北京跑。不跑不行,很多时候,异端比敌人更可恶。

但是不管怎么说,张度也是六部尚书之一,刑不上士大夫。也是儒家的思想之一,这些朝廷大员,可不想让一个尚书死的不明不白。他们真准备罗列证据,名正言顺的送张度去死。

而张度的自杀,反而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再加上,朱允炆要名声,这才让何夕的一众党徒活了下来。只是关在诏狱之中而已。

朝廷已经清理完了,就要对付军中了。

而这一次出征,也是这样。

丁显与朱允炆商议过了。禹县之败,天下震动,不在于损失多少人,损失多少府县,而是让天下人看到了,叛军是有可能打赢的。故而朝廷必须有所反应,必须出兵。

只是京营几十万大军的清理整顿,是一件比文官整顿的要更棘手的事情。

无他,朝廷整顿,杀人太多,也没有什么的大不了的,朱元璋已经给朱允炆展示过了,朱元璋办胡惟庸案的时候,几乎将朝廷杀空,但是那又如何?

朝廷正常运转。

但是京营可不一样,一个弄不好,京营是会杀进紫禁城的。能要人命的。

这方面要慎重多了。

可以说,短时间让京营完全归心,达到朱元璋对京营的控制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又要立即出兵。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了。

好在丁显还是有些才华的。

丁显的建议是,让傅友德带着冯胜,徐达的人上战场。

留在京师的都是忠于朱允炆的军队。

这个办法,让朱允炆家叫好。

第一,这个办法消除了京师的隐患,对朱允炆来说,坐稳皇位才是第一要事,北方的事情虽然棘手,但是可以放一放,而京营不安稳,却又一夕之间天下变色的能力。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娘娘总是体弱多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