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323)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更不要说,于天下来说,何夕是少数派,但是于北京辽东来说,何夕以及何夕身后徒子徒孙,北京国子监,已经数所大学,才是多数派。
有他们支持,还有辽东军事的支持,这才有何夕大张伸手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何夕为所有人画了一大饼,这个大饼就是挺进中原,攻陷南京。
所有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天下的新主人。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可以容忍自身利益的损失。何夕做的是增量,虽然这个增量需要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转化,但是何夕有信心打赢。而如果没有这一场战争,何夕根本无法满足,大明士大夫集团的胃口,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只能割他们的肉,何夕做什么事情都事倍功半,而在别人熟悉的政治角斗场上,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
第十四章 钱粮
只是这对朱雄英来说,太不友好了。
首先,朱雄英本来就有得皇位,忽然有了波折,何夕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实际上,朱雄英对于何夕能不能做到,他所说的事情,是很存疑的。
即便何夕能做到,朱雄英又何必承担其中风险,就为了变法?
这是他最不能理解的。
其次,就是朱雄英感受到来自何夕的威胁。
北京,辽东是何夕的基本盘,朱雄英虽然一直拉拢很多人,但是根本不能与何夕在两地近十年的经营相比。而今是这样,如果将来靠着何夕打下天下,又会是什么样子啊?
朱雄英的皇帝本能,感受到深深的不安。
好歹,朱雄英也是朱元璋培养出来的。他心中再不舒服。也没有表现出分毫。说道:“姑父,这三不足如何变法?”
何夕说道:“我之前在辽东所拟定的票据制度,你还记得吧?”
朱雄英说道:“自然记得。”
何夕说道:“以这个制度为根本,发行粮票,锁死粮食价格。稳定粮价。这一次申国公动手,也给了我们机会,最少可以从邓家收拢几百万两的钱。并且,我拟定,发行国债,超量发钞等政策,在今年与明年两年期间,提供一亿元的财政支持。当然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朱雄英大吃一惊,说道:“一亿元?”
何夕说道:“正是一亿元。”
打仗就是打钱,何夕岂能没有准备。在钱上面,何夕准备的最多。
甚至可以说,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何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做准备。
首先,银元代替宝钞已经完成了。这就给了何夕机会,也就是说,何夕超发的货币,并不是北京一地承担,而是整个大明乃至南洋,很多地方一切承担。
这种金融霸权,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未必理解。
或许有人觉得,一旦开打,难道南京那边还会有北京有经贸往来,货币还能流通的吗?
答案是能。
即便是战争也抵挡不住金钱的往来。甚至很多人会更赚钱。
其次,北京与辽东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总体上来说,这两地的工业发展其实不如何夕的预期。虽然工厂生产体系,已经扩散开来了。北京,辽东大大小小的工厂,也有两千多家了。否则,何夕也不会说两地赋税有一千万元。
这是田税,关税,盐税,商税等各方面的总和。
大抵上大明朝廷七分之一。
但是,何夕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增长乏力。一方面是市场原因,而今辽东与北京的工业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已知世界了。日本,南洋,漠北,等地。至于大明腹地,反而遇见瓶颈。
自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与士大夫特权的阻碍,让北京辽东商品,难以进入这些富饶之地。特别是,洪武二十五年后,朱元璋逐渐放权给内阁,以方孝孺为首的内阁为了安定南方,推行一系列政策,就是阻止北方的商品进入南方。维系原本的生产关系。从而稳定局面。
这种保守政策之下,南方一些隐患被压制下去了,甚至也有一些欣欣向荣的感觉。
一方面,整个大明本身就在经济上升期,元末战乱对大明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另外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遭到抵制。遭到抵制的主要是布匹。因为这后面牵扯太大了。而其余的廉价铁料,还有其他机器引入,反而让南方的很多产业更加繁华。
但是从而限制了北方工业产能的上限。
不过,数年之下,很多企业主也赚了不少钱。
何夕就由了发行国债的基础了。
除此之外,何夕也预备另外的举动,那就是进一步国退民进,放开最重要的煤铁行业,将官营的煤铁全部卖出去,引入大量资金,作为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