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175)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带来的朱元璋的命令,令何夕作为立即主持河北赈灾,一切事物都要以赈灾为主。其他的事情,可以暂停。
申国公接了圣旨之后,也向何夕表态,说道:“何大人,只有你一声令下,我这边绝对服从。”
何夕说道:“有申国公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而今有一件最艰巨的任务,需要申国公来做。关系到这一次赈灾的成败。”
申国公说道:“请讲。”
何夕说道:“那就是疏浚天津河道。”
申国公听了,不由皱眉,说道:“不是我推迟,而是这一件事情,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疏浚河道,一般都是在枯水期,而今一片汪洋,从水面上,根本看不到河道在什么地方,怎么疏浚,派人下水去挖吗?不可能的。
何夕也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困难。但问题是,天津河道不仅仅是天津的问题,而是整个河北的问题。
洪水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洪水暴涨,淹没田亩村庄,但如果仅仅是淹没一天两天,问题也不是太大,不过是庄稼减产绝收,但是立即补种,想办法还能挽回一些。
最大的问题是,雨停了,洪水还滞留不退,一连数月,那才是真正要人命了。就不说,洪水淹没田地,不仅仅让庄稼绝收,还影响下一次耕种,更不能补种。
还有到处都是水,以这个时代生活卫生条件,一场大瘟疫,就在酝酿之中了。
很多人不是被洪水给淹死的,而被洪水迟迟不退,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要命的。
而今洪水已经来了,说什么都完了。现在去赈灾,不过是挽回一下损失而已。但是最大挽回损失的办法,就是让洪水尽快过去。让大地尽快恢复平静。
所以,天津集聚的水,早排出一日,就少一分损失。
这是何夕觉的首要大事。
何夕也知道其中的困难重重,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申国公来办的原因,因为这需要军队执行才行,寻常人根本执行不了这个任务。
何夕说道:“葛天工。”
葛天工满脸兴奋,说道:“草民在。”
何夕说道:“申国公,这是我弟子,最精通机械,你此去天津,具体细节,就听他说的便是了。”
申国公有些不相信,说道:“你——”
葛天工说道:“请国公放心,我定然不会让国公失望的。如若不成,请国公斩我头颅以谢天下。”
第九十四章 水利机械
葛天工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要知道,在辽东的时候,他已经在工部挂名的官员,已经摸着郎中的边。熬上几年,当一个工部郎中,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葛天工的官职,只是加衔而已。
毕竟,这些产业在大明管制之中的位置,是很难确定的。
即便少府成立之后也是一样的。只能临时借用其他官职来任命。这种官职与差遣分开的事情,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
对葛天工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官就行了。
在辽东失去了官职之后,葛天工一直在等着东山再起,虽然何夕让葛天工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大多是在重复之前的事情,何夕也没有给葛天工的授官的意图。
其实,何夕不给葛天工授官,一方面,是因为葛天工之前的事情,必须得到惩罚。毕竟,虽然说辽东的事情没有牵扯到葛天工,其实何夕并不是太相信的。只是适可而止而已。
葛天工的作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替代的。
另外一方面,何夕还想让葛天工改正,最少,将心思从功名利禄上转移到科学技术上。
但是时间长了,何夕也确定了,人过三十,很多事情都很难改正了。比如葛天工,他的很多思想,其实在他见到何夕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很难改正了。
虽然他是技术上的大行家,何夕也还没有找到能代替葛天工的人。但是他对科学技术本身,从来没有多少热爱。
他之所以有而今的地位,是因为接触何夕最早,第一个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是这种优势,在很多学子成长起来情况下,是可以替代的。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何夕有些无奈,但也没有办法。
这一次,让葛天工出马,自然是借助他在技术上的长才。同时,何夕已经改变了对葛天工的定位,从兼顾科学技术的首席专家,变成了技术官僚。
前者,虽然兼顾管理工作,但是更注重技术研发。而后者,为某些事情提供技术支持。
而今疏浚天津河道,就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何夕在见申国公之前,其实,已经与葛天工商议过了。给出了最简便的技术方案。但是如何实现,就是葛天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