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142)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让边疆的养兵成本越来越高,高到大明财政崩溃。
何夕不知道,燕王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不过,这不重要。
何夕说道:“燕王爱惜部众,也算是好事。这一件事情,就不用我们操心了,直接上报朝廷便是了,让他们父子之间慢慢商议就行了。”
申国公叹息一声,说道:“也是。”
随即,申国公又搞出其他几件事情与何夕商议。
何夕慢慢的忖过味来了。这些事情,是需要他们两个协商的吗?当然需要。但是也可以说不需要,公文往来也是可以的。毕竟,而今整个北方边疆的战略形态,都是比较安稳的。
否则,朱元璋也不会将北疆之重给申国公邓镇。毕竟邓镇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战绩证明自己。
如果真有大仗要打,朱元璋决计不会让他来坐镇这里的。
何夕立即猜到了申国公另有所图。
只是这个所图何处?何夕还不知道。于是陪他演戏。两个人商议了一个上午,将需要两个人对接的工作清理完了。何夕内心之中也有一些判断了。
第七十三章 征税成本论
申国公要说的事情,不是公事。
因为如果是公事,上午这么长时间,早就说了。
那只能是私事了。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了,这样吧。国公留下来用了便饭怎么样?”
申国公微微一笑,似乎接受了什么信号,说道:“好。”
……
何夕与申国公吃饭,说是便饭,但其实也便不了。
倒不是节约不节约的问题,单单一点,如果申国公觉得,何夕是慢待他,影响了双方的关系,对何夕的损失,就不是一顿饭的事情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申国公忍不住叹息,说道:“也就是何府的菜,冠绝天下。”
何夕说道:“过奖了。”
而今新作物已经种植了一段时间了,虽然还是物以稀为贵,但是何夕估计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内,会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何府菜肴美味,一部分就是利用了这些新物种。比如对花生米的用法。何夕的用法,是后世不知道多少名厨总结出来。自然要比现在厨子厉害。再加上就是何夕将后世没有的烹饪办法带到了这个世界。
于是就有了而今的局面。
何府的菜,已经名声在外了。
气氛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有些话,也就可以说了。
申国公说道:“何兄,其实有些事情,我一直不大明白,比如这银票,朝廷发行宝钞,这些年一直在跌,你这些天,发出去最少一两百万两银票了吧?但是这银票的价格,却一直没有跌?这是为什么?”
何夕听申国公说银票的事情,心中一动,就知道申国公动心了。
这个时候,不怕申国公动心,就怕不动心。因为如果不动心的话,何夕也不知道下面的事情该怎么做?张友直这个示范品,已经做到了极限了。
即便是后世,社会上也有一些无形的鸿沟。很多人意外得来的财富,比如拆迁,彩票等等。很容易意外失去。而有些门楣,看上去钱不多,却细水长流。后者是绝对看不起前者的。前者即便是钱更多一些,在很多事情上也是没有用的。
而这种情况,在明代几乎都不是潜规则了,是明规则了。
张友直身上如果没有何夕的名刺,他早就不知道怎么死了。
甚至张友直自己都害怕了,如果没有何夕或者何府的明确支持,张友直很有可能撂摊子不做了。
资本主义社会,用钱可以买到一切。这一句话看似简单,但现实之中,钱是买不到一切的。而在古代更是如此。
何夕就给申国公解释银票运作原理,流通多少,回收多少,如何保持不贬值等等。
这些何夕说得很细,他其实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毕竟多一个理解自己做法的人,就可能多一个同道中人,更不要说这个人还是一个国公了。这好处太大了。
只是申国公也算聪慧了,听懂了一些,大部分还是不太明白。
不过,他明白了一件事情,按何夕的做法,这事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纰漏,这就很好了。
有些东西,不需要听得太明白,也能知道到底靠谱与不靠谱。
申国公也就进入正题之中了,申国公说道:“最近,北京这里有一个蒲州社,你听说过没有?”
何夕说道:“自然是听说过的。”
申国公说道:“这个蒲州社的问题不小啊,下面已经有好些卫所给说了,很多逃兵都到了蒲州社,而且,这蒲州社与当地百姓,发生过不少冲突。见过血的。而且我听说,这蒲州社赚了不少钱,都好几万两了吧,而今下面一个县,也很难有万两赋税啊。我对这一件事情,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好是坏。何大人提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