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大明公务员(1054)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就这样忽然不在了?
不管是从感情上,从政治上,朱元璋内心之中都忽然缺失了一块。更不要说,以这样不光彩的情况死掉了。
是的,或者在其他时候要为尊者讳,但是而今不是其他情况,太子努力要撇清自己的关系,自然对秦王的死,一点也不敢打折扣,详细地写了出来。
都是书信上。
朱元璋自然能看见。
这让朱元璋悲伤之余,也多了一些愤怒,这种愤怒一部分是对杀了秦王的凶手,另外一部分是对秦王的。
秦王在朱元璋面前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朱元璋也不知道,秦王居然在下面做这样的事情,让朱元璋颜面何在。朱元璋甚至内心之中也在暗骂:“死有余辜。”
当然了,这也是气话。
朱元璋张嘴想要说什么?似乎一张嘴破坏了眼睛之中平衡,两行清泪流了下来。
朱元璋收拾了一下眼泪,说道:“何夕,你觉得这里面写的是真的吗?”
朱元璋见识过太多阴谋诡计了。他天然怀疑下面报上来的任何信息,只是他这种怀疑对太子奏折,要减轻很多很多。一般不会怀疑太子报上来的东西。
但是这一次却是打破了。
信任一旦打破,很难重建。
这一次朱元璋已经将太子与寻常大臣放在同一个怀疑序列之中了。
只是他这一句问话。让何夕不知道该怎么说。
说什么?说太子的不是?疏不间亲的道理,何夕岂能不懂。但是为太子开解?何夕也不敢做?因为何夕也在怀疑。
这是真的吗?
不是说,何夕怀疑太子报上来的东西是假的。而是何夕怀疑,有些东西太子并没有报上来。最高明的假话,是告诉你的东西,全部是真的,但是这仅仅是部分真相而已。
如果加上隐藏下来的东西,会让情况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如果是这样的话,何夕今日为太子说话,将来或许会被牵连。
何夕说道:“太子奏报很详细,还有几个宫女被拿下了,最少上奏的时候,还没有死。这是很容易查证的。应该不会是假的。”
何夕不说是真的,而说不是假的。其实言下之意,让何夕去查证。
真与假的问题,就不是何夕的问题,而是去查证者的问题了。
不知道朱元璋老了,还是大悲之下,心思大不如从前,没有感觉到何夕的用意,或者发现了,也懒得理会了。朱元璋说道,“不错。”朱元璋微微眯着眼睛,说道:“拟旨。”
徐正立即带了几个秘书郎进来,在一面小案几前坐下。凝神以待。
朱元璋说道,“令申国公放下手中一切事务,奔赴北京查秦王案。令他在到北京一个月之内,必须据实回报。”
一边的秘书郎匆匆写了起来。
“拟旨,”朱元璋说道,“令太子,黔国公立即回京,接旨之时,一天之内必须出发。不得有误。”
“拟旨,传令西安,令秦王妃与秦王子嗣来京。沿途不得怠慢。”
朱元璋说道:“对了,给申国公的圣旨中,加一句,让他将秦王灵柩送到南京来,朕要看——”
何夕倒是理解朱元璋这几道圣旨,前文说过,申国公邓镇与秦王是亲戚,邓镇不会站在太子这边,因为太子如果真杀了秦王,邓镇为太子遮掩,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反而里外不是人,他必须想,太子容不得秦王,他这个邓国公不顾妹夫,就能得了好吗?
太子要立刻回南京。两人也没有太多的磋商时间。
再也这个时候,更有锦衣卫盯着的。
第十八章 太子回京
将沐英也叫过来,一方面是朱元璋想看看沐英的说法,另外也是一丝防范的想法。
至于叫秦王一家到京师,既是安抚秦王一家,也是控制影响,好收拾局面。
在朱元璋这个位置上,很多时候,伤心都必须是有限的。因为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朱元璋去思考,去权衡。去想办法。
至于何夕的事情,自然而然地耽搁了。何夕虽然想去辽东,但是而今局面也不是时机,秦王之死,影响深远,何夕也要等这一件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才好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
……
太子来得很快,也不可能不快。
朱元璋的圣旨,连一点时间,都没有给太子留,太子如何敢耽搁。来到南京之后,风尘仆仆,连沐浴更衣都没有。就来到乾清宫之中,与沐英一起跪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只是让他将秦王之死前前后后,重述一遍。
太子只能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完之后,对沐英说道:“你来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