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红楼读书郎(552)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两人自然有些不满意,还盼着跟陈恒一样,一路夺魁至金銮殿上。
陈恒不好打击太多,只对着两个失意的少年,分享起家里的好消息。都已经五月,黛玉怀有身孕的大事,按礼是要开始通知两家长辈和亲戚。
“什么?!我要当舅舅了?!”林珏一下子顾不得失意,脸上涌现出狂喜。
见他一转头,就跑出书房。吓得陈恒追着他的屁股喊,“别惊着你姐姐!!”
如风一般的少年,早已远去。只隐约飘来一句:“姐夫放心。”
陈恒奈何不住小舅子,只好看向屋里傻坐的二弟,拍着弟弟的肩膀道:“你咋没反应啊?”
陈清岳故作深沉道:“大哥,你看我这样,像不像个严肃的二叔。”
陈恒一时失语,只好道:“我看你这模样,倒是跟我二叔一模一样。”
……
……
六月还未到,收到儿子书信的陈母顾氏,已经收拢好细软赶至松江城里。
儿媳妇怀有身孕是多大的事情,老太太放心不下外人,更准备自己亲自过来照顾。
原本老周氏也想来凑个热闹,不过被担心的陈启和陈淮津一起拦下,才遗憾不能成行。
而此时此刻的京师,陈恒的书信才刚刚抵达林家。下衙回家的林如海,都没顾上换身衣服,就见贾敏拿着书信跑进书房。
从夫人口中听闻这个好消息,林如海更是大笑不止,连声道好。
为人父母的,哪有不盼着儿孙日子越过越好的。眼见亲闺女有了大喜事,明年自己就能当上外公。想到最亲近的晚辈,始终跟自己天隔一方。林如海突然做出一个决定……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两笔糊涂账
八月的松江,倒有一件不算大的小事,需要陈恒百忙中抽空出来参加。
城中海事堂的学员们,终于迎来首批离开的海员。
此学堂是初创不久,一群草台班子也不太懂,合格的海员要培养多久。
陈恒倒是有心再留这些小娃一、两年,多加培养。
关键山西的乡亲们等不住啊!真等不住了。
再等下去,生意都要让闽地、浙地老乡抢光了。
浙闽两地自古多渔民,这些人从小生活在海边,稍加教导就是合格的海员。
又有家中足以信服的长辈出面作保,强大的宗族血缘关系将一个个年轻人拉出家门,跟着闽地的海商一同踏上汪洋大海的征程。
山西老乡跟他们一比,先天就是吃亏,局面实在过于被动。
以张尚德为首的晋商,已经不止一次提出,想要提前收纳一批船员,加快晋商在南洋的开拓。
提早放学生出海有好有坏,考虑到晋商愿意承担学堂接下来的五年费用,陈恒立马代替州府同意此事。
能引入民间的商贾,加入到学堂的发展事务中。只要这个头开好,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贾,跟着进入到浪潮。
所谓的‘毕业典礼’,倒没有陈恒这个创办人多发挥的地方。此学堂的老师、夫子自然能处理好各项事情。
陈恒只在中途露过一次面,简单说上几句。其它时间,他都在陪张尚德的小孙子张伯范闲聊。
后者现在是城中晋商钱庄的东家,本就是日常繁忙之人。今日特意赶来见陈恒,自然是心里有苦,要跟大人好好诉说。
原本晋商是不准备大力投资学堂,奈何闽地老乡拉着浙地商贾一起来捣乱,他们知道晋商手中急缺海员,可他们两家不缺啊!!
这批海员一出来,又没定好只准你们晋商过来聘用差使。那我们哄抬下工钱,也没人能说个不是,对吧。
陈大人,你贵为本地知州,为人处世可不能偏袒晋商哦。
闽地老乡风风火火闹上一场,才是晋商愿意花大力气,承办此处学堂的根本原因。
陈恒听着张东家的苦水,亦是暗笑不已。
他是乐于看到这种竞争的,甚至期盼着浙地、闽地的商贾早早出来打擂台。
后两家要是能在松江,或是自家故乡兴办学堂。那才真正是好上加好,形成大势所趋。
第一批走出去的学员有近五十之多,这些人原本都是府中失孤孩子。
他们之间的年岁差异很大,可并不妨碍他们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陈恒的目光在众人身上越过,又落在最后面一群刚刚入学的新人当中。
这些生员的来历就复杂了,多是松江、苏州、余杭等地的贫苦人家出生。
听说松江有处培养海员的学堂,包吃包住还包教书识字。这才让家中的孩子过来学个手艺,以减轻家中的负担。
陈恒早看过名单,知道其中还有一位是从北地慕名而来。
这位学生年岁有些大,本是北地商船上的帮闲。来了松江几次,听说学堂招人不计较年岁。才自己做主,想要投进来学些本事。
时至今日,海运仍是人类最便利的运输工具。不止是沿海百姓,可以冒险下南洋。
南北的交互,也不再局限陆上的车马。只要乘客胆子大,肯花上一些银子。从青泥洼坐船出发,不出十日,就能抵达松江府。
海上的风险固然大,可随之而来的待遇也是丰厚的很。虽说好男不离乡,可也有财帛动人心的说法呀。
这世上,真对钱财不感兴趣的人,又有几个呢?
继两宋、前明的下南洋之后,陈恒希望这间学堂,能走出更多的学员。将大雍人的足迹,彻底推向五湖四海上。
结束完海学堂的小事,陈恒就带着张伯范、以及浙地、闽地的几个代表走入府衙。
他们最近也碰上一件麻烦事。
“大人,海师的筹备刻不容缓啊。”张伯范在半道上,就开始跟陈恒商议此事。
闽地来的商会代表,难得跟晋商站在同一阵线。立马帮腔道:“今年夏季,我们已经有两艘商船,遭到海盗掠夺。
他们更是扬言,往后大雍过往的船只,必须满百抽五。大人,这些人哪是在抽我们的钱,是打您的脸,是打朝廷的脸面啊!”
陈恒内心听的想笑,可脸上还是沉痛道:“我知道你们很急,可此事实在急不得。纵然本官能说上一些话,光我一人上书陛下,也是形单影只,难以引起重视。”
大家谁不知道海师的重要,可是钱呢?钱从哪里来!!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哪怕自己肯为此事起头,也得有人在旁敲边鼓,引起朝廷首辅的重视呀。
见到陈恒松了口风,浙地代表才被陈知州请入座,就迫不及待道:“此事绝不让陈大人一人冒险!我来之前,本行会首亦跟户部左侍郎赵大人通过气。只要陈大人肯起个头,他们必然上书跟从。”
“我们也是一样。”闽人亦是表态。
这两地从两宋开始,就是科举大省。历朝历代为官者,不知几凡。
若有浙、闽两地的乡党引为助力,大事可成也。
陈恒却不忙着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张伯范。
站在对方身后的张尚德和晋人,也是必须拉拢的政治资源。
要么一起下水,要么都在岸上看着。
张少东家,你自己选吧!
见陈大人看向自己,张伯范早就跟族中长辈通过气。他马上说道:“王叔、夏伯的意思,亦是我们晋商的想法。”
凡事先有利益,后有规矩。如今大家都在海运上捞钱,自然盼着海路能畅通无阻。
平日里玩归玩、闹归闹,可上书朝廷兴办海师,是涉及整个海运的集体大事。
其中牵扯的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众人之所以会找到陈恒,也是想借一借陈恒在李贽心中的影响力。
这位陈大人在事务上的远见和老练,早已得到官家数次认可。
陈恒又是大雍海运的牵头人,由他出面促成此事,说服力自然更胜旁人许多。
两方人都清楚彼此的算盘,陈恒也不会计较对方的小心思。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御宠妙厨(宫女换东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