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安录+番外(91)

作者:望岫息心INTJ 阅读记录


“人类顺应自然而生,也许无数次地想要征服自然,可最后才会发现,自然是征服不了的,只能尊重和改造……所以,不是母系取代了父系,而是一切回到了原点,仙界众仙此举不过是推波助澜,拨乱反正罢了……”

长安的冰月异常寒冷,云卿身上被鞭子抽打的伤口溢出的血混着一桶桶泼下来的凉水结成了冰霜。

广平王愣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眼神有了微微的松懈,旋即被戾气取代:“把他嘴给我塞上。”

云卿凝聚起最后的神志说:“广平王,若你是因为陛下为政残暴,不体恤民情而造反,我敬你。可你只是为了享受那种凌驾于万民之上的快感,为了一己之私而造反,甚至不惜勾结外敌,我真的看不起你。就算你真的做了皇帝,也会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昏君……”

广平王伸手捏住云卿细长的脖颈:“待明日登上帝位,本宫倒要看看你还能嘴硬到何时?”

说罢拂袖离去,脚步顿了顿,对着看守的护卫命令道:“给我看着点,事成之前不许让他死了。”

翌日,卯时,宣政殿。

百官执笏,立于殿内外,早朝正式开始。

叛军以不可阻挡之势冲破了玄武门,一炷香的工夫,便将宣政殿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首的男子下马,执枪,闯入殿中。

不明所以的官员僵在原地,屏息凝神,心中暗感不安。

昭宁帝的一句话,捅破了最后一层窗纸:“皇兄何事如此大阵仗?”

“武甯,你别装模作样了。大摆空城计,暗使簪星卫刺杀我。”广平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着,引得百官惊异,“你是自己乖乖从这椅子上下来,还是我把拽下来。”

“殿下,这谋逆可是死罪。”御史大夫殷漓玄斥道。

“本宫今日就是要造反,皇城内外已皆被本宫把控,武甯不过是强弩之末,本宫奉劝诸位不要做无谓的斗争。”广平王声声掷地,胜券在握,“识时务者,待本宫登基后,给你们留一条命。”

殿内阒然无声,良久后,凰椅上传来昭宁帝阵阵笑声:“就凭皇兄那三万残兵败将,也想造孤的反。”

“武甯,你少在这儿给我装腔作势,洛阳的官道早已被封死,你就算调兵也至少要半月后才能到达长安,在这儿大摆空城计,还真以为我会上当不可。”

“那皇兄可还真是上当了。”昭宁帝的手指轻扣凰椅,玄关大开,亲卫军将涌出,将大殿包抄。

“区区九千亲卫军,就想与我抗衡?”广平王冷笑道。

“是吗?皇兄,你可看清楚了。”昭宁帝仍端坐于凰椅之上,气定神闲地接过宫人递来的一碗茶。

广平王往殿外看去,叛军已被大军重重包围,呈现势均力敌之势,看来一场血战已无法避免了。

神策军?神策军不是被派去南昌赈灾了吗?怎会在长安?

广平王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却来不及思考为何派去南昌的神策军会出现在皇宫。静下心来粗粗估算一下,昭宁帝暗藏的神策军不过一万,加上亲卫军也不到两万。

至于那些暗卫,整个大明宫加起来也不过三千,而且暗卫擅长追踪,隐匿和偷袭,在正面作战时并不占优势。

只要等到薛灵洋率领宫外的三万大军抵达皇城,此战仍有很大的胜算。

只是现在,他需要拖延时间。

但昭宁帝并没有与他拖延时间的意思,直接摔杯为令。

士兵拔剑对上叛军,殿外瞬间乱作一团,兵戈相向下,血溅了一地,可殿内还是一片祥和。

广平王见薛灵洋迟迟不到,不禁有了不好的预感,左顾右盼中,看见殿宇的转角处有一人闪身而入,是薛灵沄。

为何不是薛灵洋,难道出了什么变故?

只见薛灵沄走到昭宁帝跟前,下跪禀报道:“陛下,城外三万叛军已处理干净。”

他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高声怒吼道:“薛灵沄你这个贱人,竟敢背叛本宫。薛灵洋在哪,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

薛灵沄转身对着广平王道:“三弟对殿下非常忠心,所以本官亲手杀了他。”

广平王直接扑了上去:“你这个毒妇,我要杀了你。”

还没等她触到薛灵沄,便见她嘴角露出一抹殷红,随着涌出的血越来越多,她带着笑意倒在了昭宁帝面前:“陛下,臣自知罪无可恕,可薛氏其余族人并不知情,还请陛下放过薛氏,放过我两个儿女……”

时间倒回到两个时辰前,薛灵洋收到薛灵沄从天牢中传回来的密信和一瓶药水。于是带着两个人赶往天牢,迷晕守卫,偷偷将薛灵沄带出。

“长姐,你可还好?”回了薛府,薛灵洋感觉浑身无力,猜测是逃跑过程中疏掩紧口鼻,误吸了用来迷晕侍卫的迷药。

昏暗的屋内,只点了两盏烛火,刚刚能看清,一把冰冷的匕首抵在了他的脖颈上。

“长姐,你这是做什么?”薛灵洋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你告诉我,高将军是怎么死的,大伯又是怎么死的。”薛灵沄的声音宛若暗夜里的鬼魅。

“当然是战死的。”薛灵洋眼神闪躲。

迎着他躲闪的目光,薛灵沄的思绪忽地被拉回到了两日前。

大周中央官职体系(文官):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正一品)

七卿:中书令、尚书令、门下左右侍中、大理寺卿、左右都御史(门下右侍中,右都御史为从二品,其余为正二品)

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部尚书(正三品)

四监九寺一把手(正三品)

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右副都御史(从三品)

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正三品)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

六部侍郎:吏、户、礼、兵、刑、工部侍郎(左侍郎正四品,右侍郎从四品)

四寺九监二把手(正四品)

佥都御史:东、西、南、北佥都御史四名(东、南为正四品,西、北为从四品)

六部郎中:六部每部含三到五个司,各司正职为郎中(正五品)

大理寺丞:多名(正五品)

四寺九监各署长官:多名(正五品)

六部员外郎:六部每部含三到五个司,各司副职为员外郎(正六品)

监察御史:多名(正六品)

大理寺主簿:多名(正六品)

六部主事:各司根据职能设立多名主事(正七品)

巡查御史:多名(正七品)

这些官员都是大周中央官员中有实权的管理岗,只能由女子担任且必须通过科举选出,作者在设定官职体系的时候参考了历史上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以及九品中正制,并进行拆解重组。

其中四品以上称为堂官,掌握一国核心权力,五品及以上官员上朝时可入宣政殿,执象牙笏。

丞相为三公之首、百官之首,主管中书省、尚书省以及四寺九监。太尉是管武官的文官,主管军队系统,兼管六部中的兵部。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系统,包括大理寺、都察院以及门下省,同时监管六部中的刑部。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被称为三法司,职能上类似于现在的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级官员对上一级官员负责,受上一级官员领导,三公直接受皇帝和帝姬的领导。其中,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在重要事务上可越过三公直接汇报皇帝或者帝姬,因此又被称为七卿之首,一般为正二品,特殊情况下会破格受封从一品。

都察院行使弹劾之责,可越级弹劾,七品巡查御史可弹劾五品及以下官员(包括对应品级的皇室成员和外戚),六品监察御史可弹劾三品及以下官员(包括对应品级的皇室成员和外戚),都察院堂官可弹劾大周所有官员(包括所有品级的皇室成员和外戚),左右都御史可弹劾除皇帝外的超一品皇室成员,御史大夫可驳斥皇帝不合理的旨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