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天汉之国(79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耶律余睹一拍手掌:“元帅说的极是!何必与宋军周旋,用最快的速度击败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粘罕道:“等到秋高马肥,大约八月下旬,我们全军出发去太原!兵分两路,一路由左监军谷神率领,大约八万军队。一路由右监军耶律余睹率领,大约七万多人。加上银术可在太原府原有的军队,近二十万兵!当年攻汴梁,也远不到此数。这个王宵猎,我们足够重视了!”
众将一起叉手,高声唱喏。
高庆裔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大家必须注意。去年,右副元师深自谋划,精心组织,从宋军那里抢了火炮来。这么多年,众将应该明白,王宵猎军中最可惧的就是火炮。一炮发出,无可阻挡,军阵自动溃散。火炮和工匠现在已经到了西京,我正组织工匠仿制。制出来后,各军要预先熟悉。”
耶律余睹道:“都说火炮厉害,是不是真的?天下间若有如此利器,还有谁是敌手?”
粘罕道:“当然是真的!拔离速和撒离喝,都是天下名将,就是折在火炮之下!你们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见粘罕态度严厉,众将急忙称是。
粘罕道:“现在是四月,各位回去之后,早做准备。秋后大军南下!”
众将一起高呼,举杯畅饮。
谷神回到大同府,当晚与次妃李舜英痛饮。
李舜英原是和王赵栻的妻子,靖康之变后被俘,归谷神。人长得漂亮,又善于逢迎,很受宠受,成为了谷神的次妃。特别最谷神的原配乌古论·曷罗哂年老色衰,更加受到宠爱。
靖康之变时,俘虏的宋朝嫔妃公主太多,金朝的大将基本都有宋朝嫔妃公文做妾室。有的如李舜英般,生活还算过得去。有的很不幸,很快就被折磨死了。总的来说,当然是不幸的人多。
几杯酒下肚,谷神道:“我欲找个人到南方去做生意,你认识的南人多一些,有没有熟识的?”
李舜英听了之后,暗自思量。到南方做生意,就多了回家的机会,与亲人重聚的机会,当然是一件好事。道:“有一个张原,如今在西京卖酒。听说在中原时,他就是个生意人家,头脑极好的。”
谷神听了,忙问这个张原的具体情况。
原来张家在靖康时做绸缎生意,兵乱全家离散,自己被金兵抓来运行礼,因此流落北方。这几年因为勤快,有个富户让他赊酒卖,才渐渐安定了下来。
“做绸缎生意——”谷神心中暗暗盘算。自己要派人到洛阳去,绸缎生意倒是不错。王宵猎在洛阳建起纺织厂之后,棉布的供应量大增,北方也有许多人到那里贩卖。特别是冬季穿的棉衣,价钱虽然比不了锦裘貂皮,但比平常的绵衣还是贵的。由于挡风,在北方大受欢迎。
想了一会,谷神道:“我有事情正要用这么个人。你明天让他到府里来,我见一见他。”
第892章 割麦
不知不觉,就到了芒种。在洛阳周围,这是收麦子的季节。今年麦子丰收,家家户户没日没夜待在地里。
王宵猎带着河南府的官员,早早就来到了桃源仙乡,观看割麦。
官员看割麦,当然要选一个特别的点的日子。洛阳这里,地方官一向都是在芒种这一天。
王冠浑家烧了水,灌满了几个大葫芦,早早提到了地头。已经有吏人等在那里,把他家的麦田看住了,专等农林院的人来。在农林院的人来之前,并不许下地。
看着金黄的麦浪,王冠急得跳脚。自己家二十多亩麦子,夫妻二人即使一天割两亩,也要十多天。现在委实是一刻也等不得。现在就在地边看着,不许收割,心里面急得像着火一般。
直到日上三竿,农林院的人才到来。他们带了一台机器,拿到田地里面调试。
王冠看是像一台车,前面要用两匹健骡拉,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骡子的后边,是两个轮子。一根链条,由轮子引出来,带着后面一排锯齿。
见王冠过来看,正在调机器的孙岩笑道:“哥哥对这机器好奇么?”
王冠道:“我不是好奇,只是担心自家的麦子。这几天若是收得晚了,下一场雨,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孙岩道:“你担心什么?选了你家的麦子作试验田,就必然不会让你吃亏。几十亩麦子,只要几十人,很快就割完了。再说,哥哥不要小看了这机器,一天就把你家麦子割完了。”
王冠不屑地道:“什么机器这么厉害?我家里可是有麦子二十多亩,一天就能割完?”
孙岩道:“差不多了。一天不行,最多两天。”
王冠撇了撇嘴,明显不住孙岩的话。
正在这时,王宵猎带着河南府的官员到了。王冠急忙跳上岸,准备茶水。
王宵猎到了地里,问孙岩道:“调得怎么样了?麦收如救火,现在时间一点耽误不得。不要选了农户的田地,最后却收不完,让农户抱怨我们。”
孙岩道:“回宣抚,快要好了。尽管放心,这机器我们已经试了多次,不会出问题的。”
王宵猎点了点头,站在一边看着孙岩调机器。
河南府的官员大部分都见过收割,见怪不怪了。纷纷下了田,看着孙岩忙碌。
被许多人围观,孙岩压力大增。本来这机器不用调,直接用即可。孙岩怕出问题,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拆开的许多螺丝没有装上,不由额头出汗。
正在这时,提举农林院的潘振林大步走来。到了路边,大声问孙岩:“好了没有?时候不早,要早点收割了!”
孙岩道:“好了,快好了!”
一边说着,一边快速拧上几个螺丝。直起腰,长叹一声:“终于好了!”
潘振林牵来两匹健骡,套在收割机上。对孙岩道:“今天你来掌机器好了,一个时辰之后换人。”
孙岩称是。快速又检查了一遍机器,对王宵猎道:“宣抚,现在真的好了,可以开始收割。”
王宵猎笑道:“既然好了,开始收割就是。难道还要放一挂鞭炮,以示庆祝?”
孙岩道:“不是。当然不需要了。”
农林院里日常操弄牲口的闵山到健骡前,拿了缰绳,回头对孙岩道:“我开始走了,你小心些。”
说完,一声吆喝,骡子迈开脚步,稳步上前。
前进的骡子,拉着后面的收割机,健步上前。
收割机跟着骡子前进,前面两个轮子转了起来。转动的轮子通过链条带动割台,上面的拨禾轮把麦子拨入到割台里,割刀片快速来回摆动,把麦子割倒。割倒的麦子被螺旋送到一边,聚成一个个小堆。后边扶着机器的孙岩每经过一段距离,拉旁边的小把手下一下,把麦子从割台放到地上。
后边的王冠看得目瞪口呆。
没有想到这个机器竟真的能割麦子,而且速度很快。看这个样子,一台机器,可以赶上十个人了吧。
看到孙岩到了地头,又扶着机器回来。王宵猎对潘振林道:“下一步,要尽力把割台加宽一点,最好在机器里就把麦子打成捆。这样又省人力,又能加快速度。对了,那拨禾轮还是有些小了,最好把割台放到侧边,空间会大些。”
潘振林点了点头:“宣抚说的有道理。我们正在制新的两匹骡子拉的,就是割台放在侧边。”
王宵猎道:“造这些机器,就是要不断改进,一直改进。纵然刚造出来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要坚持不断地改进,总有一天会实用。你们农林院,就是要如此。”
潘振林点了点头。
机器,不管是农业机械也好,其他机械也罢,最重的是改进和创新。最开始的想法当然重要,但是之后的改进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一个机器往往就是从开始的不实用,慢慢改进,成为实用的机器。
在襄阳的时候王宵猎提出这些想法,开始培养人才,建立工厂慢慢改进,一直到了今天。直到现在,收割机已经完全实用了。接下来的,就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