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靖明(381)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而后,两人对视了一眼。
“三哥,我去了。”
细微的声音中,另一人轻轻嗯了一声。
窸窸窣窣声中,一个人拿了放在那桶顶的一个羊肚囊,咬在了嘴上。
随后,他就推着那个铁桶,缓缓往外走去。
铁桶完全没入水中之后,竟还能微微浮起。若不是他的小腿上也绑着两个铁块将之拽住,铁桶恐怕还会浮出水面。
而他踩在淤泥之上,就这样在水底算是顺利地带着这个铁桶往运河中间走去。
留在铁屋里的人手里拽着那一串软管,慢慢地放着,目睹自己的堂弟在水底之中推着那铁桶往运河中央而去。
羊肚囊里的那口气,不知能撑多久,但这堂弟是水性最好之人,极能憋气,何况他现在是豁出命去办这件事。
很快,他就消失在自己的微弱的视野里。
在这距离临清城十里之外的运河底,在天还没开始亮之际,河底泛起的些许微澜,无人查知。
等到那根软管不再往那边拉,他低头看了看,已经是最后一圈了。
这人眼睛微热,他知道这堂弟已经完成了任务,正在等死。
想必他现在已经将手卡进了那铁桶两侧的死扣,而腿上的铁块会将他就那样定在河底,任河水冲刷。
他死了,也会一直举着双手,把那个桶留在距离河面不足两丈之处。
今年天干,运河水深比之前还要少一些。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自己的了,要等到天亮,等到头顶隐隐传来动静,他才要憋着气,通过水下远远瞥一下那最大的御舟经过这二十余丈宽的运河中央。
应该看得见。
他最后看了一眼挂在洞顶匕首上的火折子,抓紧了那根软管。
第263章 运河刺驾
天刚微亮,御驾尚未离开临清文庙,南水门处,刘镇元面前已站了五十余人。
“十人守在后面,其余人,一船十人,水性好的,下水!”
山东要试行新法,刘镇元随驾护卫,带来的除了将来的山东特勤队,还有针对运河风险的一干好手。
南下查办孟春案有功,刘镇元从北镇抚司狱升官成了特勤所的正千户。
司狱品级不高,但颇为重要。现在特勤所的正千户品级仍然不算高,但对于皇帝来说,在如今的锦衣卫十五所里却自然最为重要。
刘镇元一声令下,他的麾下开始继续执行到临清之前这一路都会做的事。
“你盯好,我要去向陛下禀报。”
刘镇元吩咐好了自己的副手副千户,就往东北的临清州城方向策马而去。
在他身后,十个人守在了南水门外两岸边,两艘小船上去了人之后,其中一艘就往另一岸划去。
两船之间,俨然有渔网一般的物事。网下沿坠了小铁球,随着那条船往另一岸划去,这网被船上的人拿在手上不断放开,瞧起来足有二十丈宽,直让两艘船上执网的数人手腕都吃力不已。
“细密一点,开始吧。河中杂物颇多,一个时辰内,要清出去十里。下水!”
随着一声令下,又有二十余人下了水中。
水中有人,两岸有船,船间有特制的拖网。
京营选锋已经将这一段封闭,他们习以为常。
吴掌柜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皇帝出巡如今是个什么保卫章程,重重禁卫封路之下他也无从探知,要不然脸色会很难看。
刘镇元很快就已经到了临清州城里,进了文庙泮宫房外就先向黄锦禀报:“陛下安排卫里查探蒲家的事,已经有了结果。”
“刘千户稍候,陛下正在用早膳。”
黄锦拿了密报之后往里走去,不一会就出来喊刘镇元进去。
朱厚熜看着密报没抬头:“骆安那边知道了吗?”
“回陛下,密报有三份,一份送到行驾,一份去湖广找骆指挥,一份入京。臣这里既然已经收到了,骆指挥应当也已知晓。”
“果然是蒲氏余孽。”朱厚熜皱着眉,“只是泉州蒲氏与广州蒲氏分家早已有三百年,便是蒲子通九族,既与广州蒲氏无关,也与他们无关。”
刘镇元不发表意见。
诛九族确是最大的罪罚,朱厚熜身处这种时代,从政治角度出发也好,从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新党的需求出发也好,对蒲子通、詹华璧这些谋逆首犯,必定是要这样处理的。
宗族观念,此时很强。
蒲子通想不通唐培宇为什么要那么做,那是因为朱厚熜认同了何全安那边的计划。
因为何全安说出了严春生已经打入衡阳城,再加上朝廷的诸多布置,唐培宇心防崩溃,认可了叛军这回是必败。等何全安说出了唐培宇藏匿家小的地址和但昭年这个私生子,最后拿出皇帝特旨可让他戴罪立功免诛九族,唐培宇才甘愿以自己的人头助严春生一臂之力。
他已经隐姓埋名的家小可以免除一死,他那个私生子但昭年甚至可以戴罪立功,唐培宇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现在因为蒲子通谋反,天子之怒竟要迁到早已分家三百年的同姓,那未免有些暴戾得恐怖。
朱厚熜放下了密报:“既已有名单,就令各地行走和蝉主派人留意一下这几家吧。”
他这句话是对黄锦说的,黄锦即刻去派人传口谕。
刘镇元把密报送到之后,就继续去往前路扫清潜在危险了。
朱厚熜则来到了泮宫坊的后院,林清萍、文素云、张晴荷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七天,朱厚熜自己没有到处去玩,但在崔元的夫人、朱厚熜的姑姑和张孚敬夫人的陪同下,她们三人倒是在临清城甚至东昌府之内稍微转了转,算是紫禁城之外难得的散心。
“到了淮安,那里又另有一番风光。载垺,随父皇去凤阳和泗州祖陵时,不能忘了仪表。”
“……儿子记住了。”
两岁的朱载垺奶声奶气地回答,他的生母是自小就谨小慎微的林清萍,朱载垺虽不免有稚子的好奇活泼,却也耳濡目染地有一份稳重。
“这是什么?”
听到朱厚熜这么问,朱载垺下意识地把手往身后一背:“儿子……儿子知错了……”
朱厚熜不禁先瞥了林清萍一眼:皇长子虽是“庶”出,但林清萍着实担忧得太早了一些,平常不知都会叮嘱些什么。
但是深宫里的事,朱厚熜也没法指责什么她不该。
本是轻松地问一问,朱厚熜笑道:“爹又没说你,瞧着挺有意思的,这是进献来的玩具?”
“……叫木旋,是淑妃娘娘学着给儿子画的。”
朱厚熜拿到了手上,好奇地看了一眼文素云。
“说是成华年间在郯城开始时兴的小玩意,臣妾觉得有趣,就让人拿了一个来自己画了画。”文素云脸上俨然是求表扬的小表情。
这木旋就是底端一根细杆可以握在手上,上面的木质小圆柱上则绘了彩。转动起来色彩艳丽,确实只是一个小玩具。
但现在朱载垺拿着玩的这个小玩具,还加了两个小耳朵,文素云在上面画了个唐僧师徒四人。
《西游记》虽然还没问世,但唐僧取经的故事却早已有流传。
朱厚熜突然有点恍惚。
吴承恩似乎就是他下一站要停留的淮安府人,虽然不记得他确切的生卒年龄,但应该这时已经存在了。
稍微走神片刻,朱厚熜就笑着说道:“等会上船了又无事,不妨再多画几个,明年之后宫里的小娃娃只怕会越来越多。”
说罢把这木旋递给朱载垺:“你听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吗?到了船上,爹给你讲一些。”
朱载垺捏着玩具,期待地点了点头。
临清州城里开始准备着皇帝起驾的事,时间慢慢过去,山东上下官员已经在文庙之外的长街上汇聚,准备列队将皇帝送到城南。
随后某时某刻,东南方向忽然隐隐传来一声十分沉闷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