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焚山河(134)
作者:孙宇 阅读记录
意思是,当年辅佐幼小成王的周公,每天早上读很多书,下午接见很多人,都还嫌做得不够,你却这般闭门谢客,是在怕什么呢?
怕什么?你这个人,爱惜名声,做事最怕,留下话柄,给旁人去说。
你怕旁人说你,对不起你哥哥。
你怕旁人说你,做六叔也不合格。
你怕旁人说你,不去阻止朝中奸臣作恶。
你怕旁人说你,做人,缺德。
你这辈子,就活在旁人的嘴里。
你遇到事情,敢不敢上,就看旁人嘴里,对你说的那些话,有没有说到点子上。
某一日,你和谋士王晞闲聊,你说侄儿高殷,是个守成的好皇帝,朝廷上的事情,又有杨愔的悉心辅佐,朝廷的事,你很放心,眼下日子清闲,你也乐意。
你直抒胸臆,话里没话,就这么个意思。
而王晞,却故意想让你心里,有点别的意思。他别有用心地说:(皇帝高殷)今春秋尚富,骤览万机,殿下宜朝夕先后,亲承音旨…
意思是皇帝年纪还很小,突然一下子就要管那么多事,殿下你作为长辈,还是得多多看着点。
这是老生常谈,本来没啥新意。
新意在于后面的那一句。
王晞接着说: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大权必有所归,殿下欲守藩,其可得邪?
如果让外姓人,掌握了国家生杀大权,那时候,殿下您,还有机会,这么清闲?
外姓人……
你的心里,确实冒出了一根尖刺,你想起了,你们高家,还有隔壁的宇文家,本来都是元氏的外姓臣子,后来肢解并分别取代了元氏,也各自屠杀过,各自境内的元氏子侄。
你又想起,南方的陈氏,原来也是萧梁臣子,得国之后,屠杀萧氏宗室。
那萧梁原是萧齐臣子,篡位之后,灭尽萧齐后嗣。
那萧齐原是刘宋臣子,称帝之后,刘宋子孙全死。
那刘宋原是东晋臣子……
如果,本朝也遭遇外姓大臣篡权,那你们高家,又岂能在暴风骤雨之中,得以保全?
连谋士王晞,都看出了这个危险,他接着说:借令得遂冲退,自审家祚,得保灵长乎?
是啊……
就算你高演一个人运气好,急流勇退了,安全着陆了。可是那样的话,连你这宗室长王,都撒手不管了,任由外姓文官揽权的话,你们高家的这北齐王朝,还能有多少年的运数?
听了王晞的这三句话,你低头搓手,搓完手,又搓鼻子,最后搓遍了整张脸,都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那么,我,该怎么办?”你问王晞。
王晞说,“周公辅佐成王,整整七年,才归还政权,您想想,您该怎么办?”
你习惯性地自谦说,“我怎么能和圣贤周公相比?”
“可是,以您现在这样,根本就没有任何退路的局势而言,您不做周公,又能怎么办?”王晞的语气,突然急促起来!
容我三思,容我三思……
你发觉,二哥驾崩之后,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你,遇到事情,已经越来越缺乏,自由选择的余地。
或许我可以,离开邺城,去晋阳,留下九弟高湛,在邺城守着,我在高家真正的大本营晋阳,便于掌握所有鲜卑武将勋贵的动向,这样的话,我和九弟两头这么盯着,杨愔这些汉人文臣新贵,想来也就不敢,拿我怎么样。
于是,你上书侄儿高殷,请求他把你调往晋阳,高殷同意了。这你就放心了,今天晚上,你总算睡得着了。
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同是宗室的平秦王高归彦,却来了。
高归彦在二哥的时代,很是得宠幸,长期掌握禁军,最近才刚刚被调离,但在禁军之中,留下的眼线颇多,禁军内部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尽在他的掌握。
高归彦这回,是来告诉你,禁军的兄弟们,已经接到杨愔的密令,要他们派出五千人,赶在你的前面,进驻晋阳!
等你去晋阳,就是鱼入巨网!
高归彦,是你高家自己人,也是二哥高洋的遗诏里,宗室之中,唯一入选辅政名单的人。甚至在辅政四人之中,还排名第一,同时呢,却又只是个旁支远亲。
玩味这个安排,就看得出来,二哥高洋与同姓宗室之间,若即若离、纠结拧巴的关系。
这就是你,最不喜欢你二哥高洋的地方,你认为,都是高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何必如此猜忌!一家人,自然而然地,是一条心!
就是因为二哥高洋,猜忌自家人,才给了外人,介入我们高氏集团家国事务的机会。
而且,你也没想到,杨愔这家伙,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背地里下手,竟然这么狠!
可是,在杨愔那边,他那边的人,却普遍认为,他,还不够狠。
杀一个你,最多再加上一个高湛,你的九弟,两个人而已,用得着动用禁军五千人?你又没有什么万夫不当之勇,要杀你,不过一道诏书,三尺白绫的事。
鬼鸮刘桃枝,特别羡慕他隔壁的同行与对手,黑蝙蝠宇文护,那家伙一个特务,居然掌握了全国政务,想怎么舞,就怎么舞。
因为死忠于高洋,所以继续效忠于高殷的刘桃枝,多次向杨愔建议,派他去暗杀你,却都被杨愔否决。
杨愔说,做大事,要光明正大。
他说,他派五千禁军去晋阳,只是为了控制晋阳城中,那些政治立场保守顽固的鲜卑将军勋贵,免得他们,老是要阴阳怪气地,跟自己的正常行政事务作对。
不是为了,去抓你过来,向他下跪。
至于怎么安置你,和你的九弟,杨愔觉得,只需要派你们两个,去外地担任刺史,便就可以。
你想去晋阳,那就做并州刺史。
你的九弟,做冀州刺史。
并州与冀州,离邺城不远,是北齐基本盘上的核心地域,繁华地区,不论是谁,去这里做刺史,都不能说是贬谪。
杨愔把这个明显手下留情的计划,向皇帝高殷,只是稍微提了提。
结果,你那个比你还善良,比你还怕别人说的侄儿高殷,一个劲地摇头说不行,不行,他刚刚继承皇位,就要赶走两位亲叔叔,这样做的话,大家会说他,冷酷无情。
所以,不行,不行。
这可怜孩子,不想跟他的父亲一样,留下恶名。
高殷和高洋,这父子俩的一切,都刚好相反,当真是一阴一阳。
高洋胆大包天,高殷胆小如鼠。
高洋残酷歹毒,高殷仁心柔骨。
高洋放纵张狂,高殷沉默忍让。
不知情的人,来猜上个一万次,都猜不中,这两个人,居然会是父子俩。
杨愔见跟他说不通,便去找皇太后李氏商量,说事不宜迟,让她尽快劝劝高殷,让他赶紧下诏书,把你和高湛,派到外地做刺史。
高殷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皇太后这么一说,他就瘪着嘴,勉强同意了。
不过,皇太后身边的人,却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就是你的母亲,娄昭君,她连夜把你和九弟高湛叫来,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你神经质地擦拭着面前,那张本就已经十分干净的桌案,做出一副认真掂量的样子,在母亲面前,极力掩盖自己的心头无算。
倒是你九弟高湛果敢,他说,既然要撕破脸,那就放手大干!
九弟的话,让你愕然,不过是要被派到外地做刺史而已,还远不至于撕破脸,何必就说什么,要放手大干?
你刚想问问九弟,所谓的放手大干,又到底是想,怎么干。
你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见母亲已经来了一声:善!
高湛一下子亢奋起来,凑过来对你说,他来负责捉拿杨愔等人,剩下的事情,六哥你负责。
你问他,杨愔身为国家宰相,且受先帝遗命辅政,说起来,也没做错什么,怎么捉?